14年前,一张照片火遍全网,画面中的女主人公背着比人高的包袱,前面还抱着婴儿,步履蹒跚。
在人们还无知无觉歌颂生活的辛苦和母爱伟大的时候,鲜少人知道,她和孩子已然天人永隔。
那么,当时发生了什么?如今她的生活如何?

贫困大山走出的人
故事的女主人公名叫巴木玉布木,2010年,她背着包袱带着二女儿在南昌火车站的身影被记者周科拍了下来,她像是被生活压弯了腰,眼中透露出些许的迷茫和不安,这张照片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她也被人称为“春运妈妈”。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的巴木玉布木正在带生病的女儿回老家,那时的她心里焦灼万分,更多的是对女儿病情的无措,也有对未知的恐惧。
当网络上铺天盖地都在讨论照片时,巴木玉布木已经带着女儿坐14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老家,下了车后,她便马不停蹄的带女儿去医院,然而即使她已经很努力在追赶时间,但女儿还是在不久后离她远去。
巴木玉布木出生在四川大凉山,是彝族人,生活在大山中的她无论是生活的区域还是知识面都非常狭窄,在家人的安排下,巴木在自己18岁刚成年的时候就嫁了人。
丈夫巫其石和她是同一个家乡,家庭状况也不是很好,但年纪还小的巴木并不丧气,因为她的丈夫对她很好,不忍心她吃苦。
但毕竟有一家人需要养活,巴木只能和丈夫一起到城里打工补贴家用,那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只有三个月大,巴木不舍得离开孩子,再加上家里的长辈年纪也都大了,照顾孩子有些力不从心,夫妻俩商量了之后便将孩子带在了身边。

巴木是一个地道的彝族人,她从小到大说的都是家乡话,没怎么接触过普通话,所以当她和丈夫到城里后,面对人山人海的场面,她第一反应是畏缩,就像我们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外一样,语言的不通让她自然地与其他人产生了隔阂。
那时候两人打工的地方是在南昌市,南昌市虽然不是一线城市,但人口众多,发展也很迅速,到处充斥着从外地来打工的人,但巴木要比其他外地人更不安,幸运的是,巫其石会讲一些普通话,这使得夫妻二人的打工生活没那么艰难。
后来在认识的亲戚帮助下,巴木进了一家砖厂工作,在2010年的时候,她每个月的工资却只有5、600,按理说,这么低的工资都不会去干,但巴木不了解当时的工资水平,便以为这些钱正合适。
她在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和同事交流,只是碍于语言不通,更多时候都是用手比划。
有时她还会捡走同事们不用的旧衣服,打算带回家用,偶尔还会带着女儿一起工作,女儿在一旁熟睡,她就在旁边忙,画面十分温馨。对于贫苦的生活,巴木从未有过抱怨。
但就在她以为生活会越来越好的时候,命运却开了个大玩笑,她的二女儿因病去世。

接连噩耗
二女儿的去世让巴木伤心很久,甚至提不起精神再外出打工,由于家乡的医疗设备很落后,再加上当地人缺少医学知识,巴木甚至都不清楚二女儿究竟是患了什么病。
幸运的是,第二年,她再次怀孕,十月怀胎后三女儿出生,三女儿的出现抚平了巴木心中的伤痛,她认为三女儿就是代替二女儿来找她的,巴木也因此对三女儿更加疼爱。
然而,仅仅是十天后,三女儿便突发疾病身亡,医生告诉她,三女儿很可能是因为患有先天疾病才没的,但巴木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两个孩子接连去世给巴木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她日思夜想都没想明白为什么这种事会落在自己身上。
两个女儿的离开好似也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和活力,为了怀念孩子们,巴木将一张黄色的毛毯保存下来,每每想念她们时,巴木就会拿出她们使用过的毛毯睹物思人。
后来的巴木再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心里还没有完全释怀,她表示自己非常想念她们。或许在巴木的心里,她从未接受两个女儿去世的事实。
巴木在经过大起大落后,也开始冷静思考,她复盘了二女儿生病时,自己的所作所为,当时的她没有留在城市看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不熟悉城市,和人沟通困难,其次是回到老家后,家乡的医疗条件太落后,即使查出病也没有办法及时医治。

更重要的是,过去她生孩子都没有去医院,在当地人看来,生孩子在家里接生就好了,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而恰恰是不科学的生育手段,导致他们错过了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先天疾病的机会。
巴木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她也知道,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水平已经很高,以前的土办法并不靠谱。
而家乡人之所以不太常去医院,也和当地落后的交通有关。2010年前,大凉山还是一个山坳坳,没有公路,要么是步行,要么是坐汽车到镇上,路面崎岖,所以导致很多人难以接触外界,依然延续着老一辈的生活观念。
巴木知道,如果继续在大山里生活的话,未来一定会被困在大山里一辈子,就像两个女儿一样,刚出世不久就撒手人寰,连看看世界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巴木燃起了想要学习和奋斗的心,她将自己的思考跟丈夫说完,丈夫也觉得有道理,现在的社会必须要与时俱进,否则很容易成为落后的那批人。
在这期间,巴木很幸运的再次怀孕,但这一次她不再遵循婆婆的那些古旧的观念,而是坚持去县城医院检查和生产,本来婆婆还特别抱怨,说她花钱太多。

但在夫妻俩的坚持下,婆婆也没办法,幸运的是,巴木之后的三胎都是在县城医院出生,比想象中先进太多的医疗手段也让巴木放心。
赶上时代发展列车
但随着家庭人员的增加,巴木和丈夫的压力也就越大,就在巴木和丈夫商量着要不要继续进城打工时,一个好消息传来。
政府提出精准扶贫,福利落到了大凉山,村干部召集村里的年轻人,告诉他们现在国家来帮忙了,大家可以种植烟叶。
烟叶有理气的作用,在医学方面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胃胀、气郁作用,还能消肿解毒,此前巴木夫妻都不太了解,在村干部的介绍下,他们商量着准备试试看,于是他们积极响应号召,开始盖大棚种植烟叶。
由政府为他们提供种子,他们只需要种植即可,但种植的过程也并不容易,第一年种植的时候,巴木不懂种植的技巧和相关的知识,出现过很多失误,但她乐于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主动找专家来帮忙解答,包括报和种植相关的培训班,学习土壤的治理,提高种植水平。
巴木在累积种植经验的时候,还参加了家乡的另一个扶贫政策,建立贫困户档案,享受国家提供的补助,为他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麻烦。

巴木有些庆幸,幸好当初没有先离开而是遇到了国家发布的政策,才让他们的生活有些好转。
在前几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巴木一家已经从破旧的小房子搬到了宽敞的三室一厅大房里生活,2020年,他们的年收入已经有10万元,虽然对比很多大户,他们的年收入不算很高,但对于巴木而言,这已经是很好的转变,他们也渐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越来越期待未来。

过去他们生活在大凉山里,四面环山,到处都是贫瘠的土壤,如今随处可见崭新的大棚,忙碌的人们,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巴木在经历过种种后,也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明白的知识的可贵,她很感谢政府帮助他们脱贫,但也明白不能只依靠国家提供的帮助。
其实如果只在家里躺着,接受国家的资助,再种点烟叶,也够吃穿用度,但巴木希望能挣到更多的钱,她相信劳动才能创

造财富,所以她在课余的时间也会自己研究,多思考,多学习。
对待田地也更加认真,有时下暴雨,山上会掉下很多石头在地里,如果不及时把它们清理干净,就会影响到烟叶的生长,巴木夫妻俩发现后,每次下雨后都要去收拾,给烟叶提供最好最安全的沃土,让它们成长。
如今,巴木的普通话也进步了不少,她的四个孩子也在茁壮健康的成长,巴木充满了感激,曾经因为没有文化自己走过了很多苦和弯路,涅槃之后,她更懂得科技对人类的重要性,也拥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
若不是当初选择相信国家,接受政策的扶持,种植烟叶,他们或许依旧过着贫困的生活,但现在他们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真正意义上的逆天改命,这让巴木很是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