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超越班》第三季:导师阵容庞大背后的喜与忧
《无限超越班》前两季仿若两部赚钱的“商业巨制”,让吴彤赚得盆满钵满。这不,第三季的导师阵容那叫一个庞大,就像一支“超级英雄联盟”,第一期就齐聚了9个人。这可倒好,将近两个小时的节目,愣是只面试了7位演员。这还得是剪辑之后的结果呢,说不定现场的情况就像一场冗长的“座谈会”,有些导师可能话都没说几句,那过程估计更加拖沓。

首期节目看下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李诚儒这一来啊,吴镇宇似乎都不用那么“尖刻”了呢。你看台上坐着的这九个人,就像九颗不同的星星,但并不是每颗都那么耀眼夺目,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吴镇宇和郝蕾呢,就像经验老到的舵手,正常发挥着自己的水平。而杨天真和王晶,就像两位被边缘化的乘客,分别坐在左右两端,几乎没什么施展拳脚的机会,镜头都不怎么光顾他们。按理说王晶曾经也是港片的“扛把子”似的人物,在尔冬升等大佬面前,却好似有点没了往日的话语权。在这个舞台上啊,导师和艺人其实是一样的,就像在舞台上的演员,得有有效的“输出”,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在众多的导师当中,第一期比较出彩的要数李诚儒、曾志伟和刘涛了。李诚儒那可是以“嘴毒”著称啊,但我觉得他的眼睛比嘴还“毒”呢。就拿第一个来面试的洪尧来说吧,他是吴谨言的老公,一上来就像打开了话匣子,聊了很多感情方面的事,还特别强调自己不想撕掉“吴谨言老公”这个标签。这时候曾志伟问他演技有没有进步,他回答自己在不断学习,却还没找到好表演的准星。李诚儒就像是一位严厉的裁判,忍不住发声了:“我告诉你吧,好的表演就是真诚,从你上来到现在一直不真诚。”刘涛却像个懵懂的探索者,不解地问:“他哪里不真诚了?”李诚儒就像一位洞察一切的智者,一语道破:“他在向我们表演。”刘涛还想为洪尧挽尊,觉得他可能是太紧张了。但我却完全能理解李诚儒所说的不真诚。尤其是在谈论“吴谨言丈夫”的时候,洪尧的肢体、声调和重音都散发着一种“装感”,就像那种嘴上说不在乎,实际上在乎得要死的人。最有趣的是,洪尧试戏表演之后,之前还为他说好话的刘涛也不得不佩服李诚儒眼光的老辣,她表示现在能理解李诚儒说的不够真诚了,真可谓是“姜还是老的辣”。

曾志伟啊,从上一季就展现出他超强的教学能力,就像一位隐藏的“表演大师”。丁真呢,纯粹的演技小白,就像一张白纸,啥都不会,但还表示自己想拍打戏。吴镇宇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撺掇某太的老公教丁真两招,可坦白说,那动作和他那抽象的儿子也差不离儿。这时候,曾志伟就像一位英勇的骑士,主动请缨要教丁真。别看他胖胖的,动作却干净利落,丁真也学得有模有样。丁真要进行被按在水里逼供并向对方求饶的表演,节目组还特意弄了个道具鱼缸,这可真是用心良苦。曾志伟的指导特别周到,第一个问题就问丁真有没有试过游泳时被水淹,得到肯定答复后,告诉丁真起来的时候会呼吸不顺畅。为了安全,还告诉丁真觉得不行时手做动作他就拉他出来。丁真第一次被按到水里再拎起来的时候,可能只觉得好玩。听到尔冬升让他看向曾志伟求饶,他甚至笑了,曾志伟说他现在感觉很舒服,然后又把他的头按进水里,用语言帮他理解场景。这一次丁真虽没达到看向曾志伟,但呛水后说出了“求你了”。第三次,丁真终于可以看着曾志伟说台词了,眼睛还红红的,甚至有点发抖,像是真的进入状态了。曾志伟能把毫无表演经验的丁真在短时间内调教成这样,真的是有一套啊。

刘涛作为新来的导师,表现也相当不错,她的真诚就像一道明亮的光。在点评的时候,她特别真诚。洪尧演完三种不同情境下的求婚之后,她直言不讳,说哪怕自己代入被求婚角色也无法被打动,因为洪尧只是在想象中表演,看似有动作,实际上什么都没做,就连他跪下来的瞬间都不足以打动自己。在丁真表演完之后讨论红卡的事,刘涛也很直接,说除了看到丁真会骑马、力气大,没看到其他能力。在与演员柯淳搭戏的时候,她更是表现出了十足的真诚。一直给对方递情绪、递信息,比如柯淳绕弯子的时候,她主动问不想知道为什么吗,柯淳说出鸡毛蒜皮的小事,她又给出去北京录取通知书的信息。柯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交流,刘涛反复提醒还上手抬他的头说煽情的话。可惜柯淳是个“木头”,根本带不动。不过呢,这几位导师各有千秋,但我还是觉得这一季导师太多了。我觉得只要点评专业,三五个就够了。可能是想来的“刷脸”的人太多了,只能把导师阵容扩编了。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综艺节目,导师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导师们就像是一群领航员,要带领着学员们在表演的海洋里航行。如果导师太多,就像一艘船上有太多的舵手,可能会让船失去方向。就像这一季的《无限超越班》,导师多了,可能每个导师得到的镜头就少了,发言的机会也少了,就像一群人分一块蛋糕,人多了每人分到的就少了。而且这么多导师,节目组要平衡好每个人的任务和表现也很难。比如说,有些导师可能因为镜头少,就没办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点评才华。这对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导师来说,有点不公平。而且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精炼的、有深度的点评,而不是被过多人稀释后的点评。就像我们吃饭,一道好菜放太多调料,反而会掩盖食物本身的味道。

再看这些导师的教学和点评方式,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李诚儒的“毒舌”其实是一种深度的剖析,他就像一个拿着手术刀的医生,直接指出病症所在。他的眼睛能看穿演员表演背后的虚假,这对演员来说是一种警醒。而曾志伟的教学方式则更注重实践,他像一个手把手教徒弟的老师傅,从最基本的感受开始教起。他在指导丁真的时候,那种细致入微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对表演的热爱和对新人的关怀。刘涛的真诚则是她的法宝,她像一个纯粹的欣赏者,也是一个严格的审视者。她的点评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实实在在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也让她的点评特别有说服力。不过,这些优秀的特质在众多导师存在的情况下,可能就无法完全展现出来了。

导师阵容庞大还会影响到学员的体验。学员们就像一群渴望知识的小鸟,他们来到这个节目是希望能从导师那里汲取到更多的表演养分。但是如果导师太多,他们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听谁的。就像一群羊面前有太多只牧羊犬,每只牧羊犬都发出不同的指令,羊就会不知所措。而且学员们可能会为了迎合过多的导师而改变自己的表演风格或者策略,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在我看来,节目组应该更加慎重地考虑导师的数量和质量,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看,导师阵容庞大可能也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或者是出于商业方面的考量。毕竟有更多的导师就可能有更多的话题,更多的明星效应。但节目制作不能仅仅只看商业利益,还要考虑节目本身的质量。就像一个建筑,不能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忽略了内部的坚固性。一档好的综艺节目,需要有扎实的内容作为支撑,而导师阵容就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导师阵容上过于追求庞大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就像盖房子用了太多的装饰材料,却忽略了建筑的结构,最后可能会得不偿失。

回到导师们的表现本身,李诚儒虽然犀利,但他的犀利是有价值的。他就像一把锐剑,斩断演员表演中的虚假。他的点评往往是那种一针见血的,让演员们能够迅速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他的这种犀利也成为了节目的一大看点,观众们就喜欢看这种直白的、不做作的点评。曾志伟的教学能力和亲和力让他成为节目中的一个温暖的存在。他就像一个大家长,耐心地教导新人,这种风格对于新人演员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他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一些原本对表演没有信心的新人重新燃起热情。刘涛的真诚则是一种清流,在如今这个充满包装和炒作的娱乐圈里,她的真诚就像一股清泉,让观众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热爱表演、真心希望新人进步的导师形象。

然而,这么多优秀的导师并没有在这个节目中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这不得不说是节目的一大遗憾。这让我不禁思考,节目组在设计导师阵容的时候,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导师之间的搭配和协作。比如,可以让不同风格的导师组成小组,共同负责一组学员的指导和点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导师的优势,也能让节目更加有趣和有深度。否则,这么多的导师坐在那里,就像一颗颗分散的珍珠,没有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这一季的《无限超越班》因为导师阵容的庞大而有了更多的话题和关注度,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希望节目组能够从这一季的情况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后续的节目中做出调整,让这个节目能够真正成为培养演技新人的摇篮,而不是一个只注重导师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拼凑品。毕竟,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高质量、有深度、有内涵的《无限超越班》,而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节目。

在娱乐圈里,综艺节目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舞台,每个节目都在争夺观众的眼球。而《无限超越班》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解决好导师阵容这个问题。这不仅仅是关系到一期节目或者两期节目的质量,更是关系到整个节目未来的发展走向。如果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好,那么这个节目就有机会成为综艺界的一颗璀璨明珠,继续在娱乐圈里闪耀下去。反之,如果一直忽视这个问题,那么这个节目可能就会逐渐被观众遗忘,被淹没在众多综艺节目的海洋里。

从观众的期待来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真诚的导师团队。《无限超越班》有这样一个机会去打造这样一个团队,但是目前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每个导师都能发挥自己最大价值,每个学员都能在导师的指导下飞速成长的节目。这样的节目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节目,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心。

总之,《无限超越班》第三季的导师阵容虽然庞大,但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无论是从节目的质量、学员的体验还是从商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都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希望节目组能够重视这些问题,让这个节目能够重新焕发出光彩,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