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秘书胡乔木犯了错误,毛主席怒批:你不过是个秘书
播报文章
语音播报文章,释放双眼

来自河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9年的一次中央会议上,时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陈云愁眉不展,似有心事。结束后,他果不其然找到毛主席,坦露想法:“主席,我上次托秘书给您报告的事情,您怎么不给我回应呢?”

主席一脸茫然,问:“什么事情?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陈云

在陈云的讲述下,毛主席终于得知事情的经过,也明白自己之所以没得到消息,是因为秘书胡乔木失责。

在打发走陈云后,主席厉声呵来胡乔木,询问原因。没想到竟然是胡乔木擅自做主,不将陈云的要事上报。

毛主席怒气冲冲地吼道:“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给我说,你以为你是谁,不过是个秘书。以后再出现这种错误,自己离开中南海。”

图源网络

这是主席第一次对胡乔木发脾气,也是最后一次。而胡乔木也果断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他清楚,主席严厉约束自己,其实是对他给予厚望。

毛主席的良苦用心,让胡乔木感动至深。而他们之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情谊,远远高于中南海的其他工作人员。

坚持以“笔”干革命

在毛主席的革命生涯与日常圣湖,陪伴时间最长的并非是亲友,而是寸步不离的秘书与警卫。

图源网络

比如毛主席最挚爱的卫士长——李银桥,武当派俗家弟子出身,贴身护卫主席安全近十几年时间,而胡乔木则号称“中共中央一根笔”,与李银桥一起,称为主席不可或缺的“二乔”。

不过,与李银桥的以武示人不同,胡乔木则是因为一篇文章,得到毛主席的欣赏。

1939年,《中国青年》杂志报纸上刊登一篇名为《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被当时世人称为“纪念五四运动的佳作”。

图源网络

而远在延安的毛主席也看到这篇独具特色的文章。阅读之后,他激动万分,说:“有如此学识与见解的作者,我倒想见上一面。”

然而,撰写这篇文章的人正是胡乔木。当时的他已经是名非常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员,之所以选择与众人不同的革命道路,都要得益于他天生与众不同的文学鉴赏能力。

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于临时大总统,并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封建社会也彻底沦为过去式,新思想的引入,激发着每位救国救民的有志青年。

胡乔木

而胡乔木正是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出生的。家住在江苏省盐城县张本村,父亲胡启东为寄托兴旺家族的愿望,给他起名“鼎新”。

原名胡鼎新一直使用到前往延安,而后改笔名为“胡乔木”,再未改回原来的名字。不过,无论他的名字如何变化,一颗热爱文学的炙热之心,始终没有改变过。

图源网络

父亲胡启东是名诗人,擅长五古、七律,甚至还出过诗集。在这种浓郁的书香氛围中成长,胡乔木也不可自拔地爱上写作。在私塾内识得几个字后,便跟在父亲身后有样学样,非常的认真。

1924年,胡乔木凭借优秀的成绩,考入扬州省立八中,正式踏上阅读写作的道路,文章与诗歌的撰写都不在话下。不过,因为对新思想感触颇深,他也拜读鲁迅、郭沫若等进步学家的作品。

胡乔木

这是,胡乔木不单单为了创作而写,而是为了改变当下劳苦大众的苦难现状。很快,他加入学生运动会,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

1930年夏,胡乔木考入清华大学,在学习史学的过程中。他也积极参与到北平学生的救国运动中。因为群起激昂的场面太过轰动,引起北平警署的注意,被抓进牢中。

毛主席与胡乔木

要知道,当时的胡乔木已经是共青团北平市委文员会的负责人,掌握着众多有关我党的重要机密。但是,无论经受多残忍的严刑逼供,依旧咬牙坚持,最后不得不抛弃学业,离开北平。

对于胡乔木而言,文凭固然重要,但要涉及国家与人民,即便万般不舍,也皆可抛弃。她的观点,支撑着她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胡乔木

1932年,胡乔木在时任中共盐阜特委书记嵇荫根和时任中共盐城县委组织委员刘必余的见证下,顺利加入我党。而后从事宣传组织的工作,在《海霞》报刊中发表对共产主义有利的文章。

毛主席

按照他的计划,将会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文字编辑的工作,为革命道路添油加火,但是,令他,乃至整个中国共产党内都感到猝不及防的事情出现,嵇荫根被捕后变节,疯狂吐露我党人员的身份。

国民党以此作为突破口,疯狂在江苏城内搜捕我党人员。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尤其是胡乔木,更是被嵇荫根拿捏,不得不去往上海。

胡乔木

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正是这次突发事件,竟然会拉近他与毛主席之间的距离。

胡乔木之前被迫从清华退学,但是,思来想去下,他再次决定投身校园,汲取更多力量与呼吁更多有志青年,为革命做出贡献。

辗转反侧后,胡乔木写信给曾经担任国文系老师的朱自清,希望能帮助返校。但是,朱自清回信却给了否定答案:“回清华已无可能,但可转去广州大学。”

胡乔木

不过,当时的广州大学依旧容不下“积极表现”的胡乔木。在他入学后不久,由于多次在校刊上发表诗文和著作,甚至还参加反对校长郭任远的学潮运动,再次被勒令退学。

这次之后,胡乔木彻断绝回归校园的希望。在他看来,整个社会已经无可求药,只有拿出更加实质的有力武器,才能唤起沉睡的人们,达成反抗统一战线。

因此,胡乔木再次来到上海后,年仅23岁的他直接被组织赋以重任,不仅担任江苏省委的宣传部长,还为《路灯》《时代评论》《知识》等刊物撰写过多篇先进文章。

图源网络

相较于舞刀弄枪的武学人士而言,舞文弄墨的胡乔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在国家变革的关键时期,思想是最顶尖的号召力。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共产主义,抗战队伍才会日益壮大。

抗日浪潮袭来后,无数向往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而他也带着满腔热血,来到这片迸发出奇迹的土地。

毛主席与胡乔木

时任青年部部长的冯云斌了解到胡乔木的学识后,邀请对方加入青训班,利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共产主义与革命思想传递给每一名党员和战士。

在众多人有目共睹的见证下,胡乔木发表的共产主义思想转述在当地流行起来。而他也因为出色的表现,担任中国青年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为《中国青年》撰稿。

因为这一次的职位变动,让伟人看到胡乔木的独特能力。

因文章相知相识

毛主席与胡乔木

毛主席仔细研读着胡乔木的文章,越来越好奇,对中央秘书长王若飞说:“交给你一项艰巨的任务,请胡乔木前来说话。”

主席的脸上演绎着求贤若渴的神情,令王若飞察觉到此人不简单。他马不停蹄,在组织内一层一层地调查下去,终于来到胡乔木的住处。

简单问候后,王若飞直接开门见山地对胡乔木说:“你准备下,可能需要你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王若飞

这是胡乔木从未设想过的事情,他迟疑后回答:“我怕我做不好秘书的工作,给主席添麻烦。”

“这是组织下达的命令,也是毛主席亲自点将。无论如何,你都要试试。”

王若飞不容拒绝的口吻,胡乔木只能收拾整齐,带上书籍与资料,来到中央领导人的居住地。当他见到毛主席后,立即迎上去打招呼,心中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毛主席与胡乔木

然而,毛主席却没有多说废话,而是径直拿出那篇《中国青年》上的文章,与胡乔木一同鉴赏起来。

要知道,毛主席在青年时期经常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偶尔也会赋诗作词,文学造诣非常高。而胡乔木作为一名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员,与主席的思想自然保持一致,共同话题也越来越多,逐渐熟络起来。

右二胡乔木

第一次见面结束后,胡乔木自言自语地说:“毛主席是我的知音,竟然会有这么多相同的见解。”而他也因此安下心来,细心处理着主席身边一切的文字公务。

因为胡乔木曾在报社做编辑工作,因此文字校对、排版等简单的工作完全能得心应手。在他的帮助下,毛主席身上的重担也减轻了许多,还对他说:“等工作时间再久些,你完全能够成长为我的助手。”

毛主席

所谓助手,自然不止基本事务的处理,还包括编辑与修改工作。而胡乔木在主席的鼓励下,成长非常迅速,终于得到大展拳脚的机会。

1945年,我党准备召开第六届七中全会。毛主席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修订工作交到胡乔木的手中,说:“这其中都是关于党的历史问题,你陪我一同查看修改。”

右二胡乔木

大会结束后,胡乔木的名声也在全党内宣扬开来。而他之后,也逐渐被毛主席委以各种各样的重任。尤其是奔赴重庆谈判时,主席随身带走警卫员陈龙与胡乔木两人,足以看出两人之间的信任程度。

新中国成立后,胡乔木依旧担任毛主席的政治秘书。除了工作上的相互配合,私下里也会经常切磋文学,主席还曾经帮他修改诗词,并推荐发表,是中南海人尽皆知的“佳话”。

胡乔木一家

可惜,胡乔木最终没能陪伴毛主席终生,这也成为他晚年时常提起的遗憾。

因病缺席最后时光

早在建国初期,胡乔木因为奔波在新闻与主席的公务上,身体不堪重负,种种倒下。好在抢救及时,挽回住性命,但暂时不能操心工作。

然而,胡乔木却担心主席处理公务繁多,完全不顾医护人员提出的“静养”建议,执意出院。正在僵持之时,医生王鹤滨受主席的命令,前来慰问他。

右一胡乔木

“乔木,主席非常担心你的身体,你一定要等完全康复后,再出院,不要让主席为你操心,好吗?”

胡乔木偃旗息鼓,回归岗位后,他如往常一样尽心尽力。但主席总是劝诫他多休息,保重身体。

1961年,胡乔木的身体再次出现问题,而这次要比上一次严重得多。他无奈之下,只能告别政治秘书的职位,回家静养。

胡乔木

期间,毛主席时常写信问候,叮嘱胡乔木要心无旁骛,专心休养。两人虽无工作上的交流,但依旧保持着诗词方面的鉴赏。

1966年,毛主席巡查杭州时,见到正在养病中的胡乔木。时隔多年,他们的思念之情随着眼泪溢出来,在场的人也禁不住感动。

“你回到北京后,少言多看,凡事了解情况后再说!”

图源网络

这是毛主席对胡乔木的劝告,也是两人之间最后的对话。之后,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他们总是错过难得的相遇机会。

1976年,缠绵病榻的胡乔木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后,泣不成声,坚持要去送主席最后一程。而他接下来的时间里,总是会看着那一篇篇与主席交流过的诗词,独自黯然神伤。

1992年,胡乔木在北京病逝,按照他临终前的遗言,骨灰洒在延安地区。

后记

胡乔木

胡乔木与毛主席的深厚情谊,是革命时期的共患难,也是相逢知音的珍惜。他们用最真挚的态度对待这份特殊的情谊,让世人感慨。

而胡乔木作为我党思想的前沿者,挥动手中的“笔”为后代们留下不少精神财富。而他一生廉洁奉公,始终将国家和人民放在首位,值得后人敬仰。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评论9

笨笨大哥
2022-12-16 21:03
来自广东省
乔木非拄天之才,不忠!最先改变对主席的称呼的就是此人。
360U2981722588
2022-11-26 17:45
来自江西省
作者写的主席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胡乔木发脾气,这个当事人都难以记忆、定论的事考究从哪得来?
天山雄鹰师
2022-11-12 00:24
来自安徽省
咋把黄克成放这啦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