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中乾坤二战德军20升军用油桶图鉴
播报文章
语音播报文章,释放双眼

众所周知,石油燃料是现代战争的血液,那些支撑工业化战争机器的武器装备无不需要各种燃料才能正常运转。如果将公路、铁路、海运线、空运线比作输送战争血液的血管,汽车、火车、船只、飞机比作流淌在其中的血液,那么用来盛装油料的容器就是好比是血液中承载氧气的红细胞。在现代战争中最常见的油料容器就是各式各样的军用油桶,在各类军需品中油桶是最不起眼的,但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而制式军用油桶的设计也是高度技术水平和工业智慧的体现,从这一点上说,德国在二战时期装备的军用油桶可谓典范。
■ 石油燃料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工业时代的战争机器离开石油燃料就无法运转,图为由铁路油罐车运载的油料被分装到油桶内。
在切入正题前,首先了解一下德军的燃油供应流程。在二战期间,德军建立了一套从后方到前线的油料运输和配给程序,首先使用铁路油罐车将油料从战备油库、炼油厂或油田运送至集团军燃料储备站,在那里燃油灌装指挥部(Betriebsstoff-Abfüll-Kommandos)将负责把油罐车内的燃油分装在油罐或油桶内,再由燃料管理连(Betriebsstoff-Verwaltungskompanie)负责组织师属运输单位将分配给各师的燃料运往师集结地的燃料仓库,并在那里直接灌装给该师的车辆,或由师军需官分配到下级单位。在二战时期,德军标准的油料容器有两种,即200升油罐和20升油桶,本文介绍的就是后者。
■ 在1941年的东线战场上,德军燃料管理部门的士兵使用油管向油桶内分装油料,他们使用的是20升容量的标准油桶。
由于200升油罐体积较大,灌满后重量骇人,而且容易被击穿和泄漏,很不方便装载和运输,所以必须为部队开发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小型油桶,以便携行和运输。在二战爆发之前,德军就要求为前线部队开发一种便携式金属油桶,这种油桶被称为制式容器(Einheitskanister),其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外界保密。截至1939年,德军已经装备了几万只油桶。这种军用油桶的设计十分成功,后来成为各国军用油桶设计的蓝本——尽管美国人至今还轻蔑地把油桶叫做“Jerry Can”(Jerry是对德国人的蔑称),但在伊拉克战场上,放在“悍马”车的后斗和M1A2型坦克储物栏里面的油桶基本还是60多年前德军油桶的模样,只是材质变成了塑料而已。
■ 在所谓的制式容器出现之前,德军的油桶是如同左侧所示的三角形容器,容量也同样为20升。
■ 除了三角形油桶外,德军也使用过不同容量的方形油桶,这些容器都比较容易泄漏,而且搬运的时候也颇为不便。
二战德军的20升油桶分为国防军用和党卫军用两款,其区别仅在于桶体的标注文字不同。桶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由薄钢板冲压制成,从中间用折边工艺焊接起来,这样的设计方便大量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节省工时。下面这组照片展示了20升油桶的制造过程及产品细节。
■ 工人使用冲压机将薄钢板冲压成半边桶体毛坯,使用冲压技术非常便于批量生产。
■ 工人将左右桶体毛坯焊接为一体。
■ 加工成形的油桶还要进行表面喷漆。
■ 油桶的提手是焊接上去的,共分为3支,一般提起油桶时都用手握中间的那支,其他两支起到保护作用。
■ 三支平行提手的设计非常巧妙,即便于单手提桶(左),也便于两人携行。
美军最初对军用制式油桶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顽固地使用一种10加仑容量的油罐。1939年,美国人才第一次从一个德国工程师那里得到了三只德军制式20升油桶,并从1940年开始仿制,在简化结构后大量制造并装备部队,而且沿用至今。
英军在二战初期饱受燃料泄漏和失火之苦,原因在于他们使用的油罐太不结实。在得到德制油桶后,英国人也开始仿制,但质量始终不如德国原装产品,前线部队更愿意使用缴获的德军油桶。值得一提的是,英军的第一只德制油桶就是美国人从德国工程师那里弄到的三只油桶中的一只。
苏军的军用油桶也是德军形制的简化型。
德军有时候拿油桶作为武器,如在装满的油桶上捆绑手榴弹和地雷,当作炸弹使用,填上沙土的油桶也是构筑工事的好材料。
■ 德军有时会将油桶作为武器使用,比如图中所示将油桶与手榴弹绑在一起,可以作为反坦克武器使用。
■ 现代工艺制造的20升油桶,其基本特征与二战时期的德军军用油桶并无变化。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