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离台儿庄战场不远的陈塘村伤兵所里,一位重伤垂死的女兵挣扎着从衣兜里掏出2块大洋、一封遗书和一张学生照,对看护她的陈大姐说:“我死后,请您将它们寄回我家。我是偷着跑出来的,我想父母亲,可是回不去了……”
这位抗日女兵名叫刘守玟,牺牲时年仅18岁。很遗憾的是,女烈士“归家”的遗愿,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实现。
1920年,刘守玟出生于湖南汉寿县新兴乡的一个大户人家。她从小锦衣玉食,接受良好的教育。
1935年,15岁的刘守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在校期间,受杨开慧、向警予、丁玲等前辈校友的思想影响,她立志要为贫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来,刘守玟和班上的一些女同学结伴参加了丁玲组织的女学生救护队,她们坐上火车远赴抗日前线。
下了火车,刘守玟和同来的20余名同学一起编入了22军军部卫生队,随即跟随大部队参加了淞沪会战。
历时数月,中国军队伤亡30万人,仍然无法阻挡日军的侵略步伐。22军同样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回湖南休整。
22军残部后来整编成一个师,刘守玟被分配到50师成了一名战场救护兵。
1938年5月,50师奉命开赴鲁南前线,参加了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当时,50师的任务是坚守下邳禹王山至台儿庄一线防御阵地,为大部队突围争取宝贵时间。
50师抗日老兵回忆:“阻击战打得非常惨烈!有60余名中高级军官和女卫生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其中有些人都没有留下名字。”
5月10日,阻击战打响了第一枪。50师部队没有重武器,战士们义无反顾上了战场。日军装备精良,不仅有坦克、重炮,还有飞机支援轰炸中国守军的阵地。
就这样,两支实力相差悬殊的部队厮杀了6天5夜。战场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简直成了人间地狱。
刘守玟跟随某连在禹王山附近山头阻击日军,在历经数次激战后,连长身负重伤,无法指挥部队。
日军趁机冲上了阵地,对中国官兵展开杀戮。一名日军军官走到连长身边,拔出军刀砍了连长的头。
当时,刘守玟躲在一块大石头后亲眼目睹了惨状。一怒之下,她拿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在日军军官的脑袋上,将其砸得血流如注。
刘守玟打倒了鬼子军官,可也被其他日本兵发现了,随即中弹倒在了血泊中。
一刻钟后,在援军的帮助下,残余的日军被赶下了山头,还有气息的刘守玟被战友送到了后方陈塘村伤兵所救治。
刘守玟醒来时,已经到了傍晚。她因失血过多,脸色显得十分苍白。学过医学知识的刘守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于是,趁着还清醒的时候,她拿出遗物,拜托一位面善的大姐帮助自己实现遗愿。
这才引出文章开头的一幕,当天深夜,刘守玟伤重身亡。
陈大姐看着眼前这个面貌清秀的闺女闭上了眼睛,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她找来几个村民帮忙,把刘守玟埋在了陈塘村东面的山冈上。
战乱年代,老百姓生存都难。陈大姐一家生活在战区,眼看马上就要被日军占领,不得不全家南下逃难。离家前,陈大姐把这封信和照片藏在箱子里埋到地下,刘守玟的信就一直没来得及寄出。
数年后,陈大姐一家回到家乡。等她挖出箱子一看,发现信纸受潮,字迹已经无法看清了,只有那张照片保存完好。
因为曾让部队里的人给她读过信,陈大姐(不识字)还模糊记得信中内容:“女儿不孝,偷偷离家参军,并未告知父母双亲。为了祖国,身死他乡,并不后悔,只是希望二老不要悲伤,身体安康。现将2块银圆和一张照片寄回,以留作纪念。”
因为记性不好,陈大姐实在想不起信封上详细的地址,所以一直未能完成对女兵的承诺。
在特殊年代,刘守玟的坟被平了。陈大姐就偷偷收敛女兵的尸骨埋在自家的庄稼地里,并把女兵的故事告诉了自己的孙子陈开灵。
从1967年开始,陈开灵每年都会到女兵的坟前烧几道纸祭奠一番。
1995年,陈大娘病逝了。临终前,她一直嘱咐孙子,有可能的话,找到女兵的家,完成烈士的遗愿。
60多年前,刘守玟离开家乡,远赴抗日前线不幸牺牲。2004年,女兵的故事登上了报纸,牵动着千万三湘百姓的心。
经过长达3个月的连续报道,刘守玟的身世资料逐渐被收集起来。有很多热心人士伸出援手,希望能帮这位抗日女兵的英魂荣归故里。
在走访数个档案馆,翻阅许多史料后,最终确认刘守玟的家乡是湖南汉寿县新兴乡的一个村子。据上了年纪的村民反映:“很久以前,村里曾有一个大户人家姓刘,其女儿在1935年到长沙求学,就再没回来。刘家也在战乱年间迁往外地,至于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楚……”
时间和事迹吻合,刘守玟以前的家终于找到了。可始终未找到她的直系亲属,刘守玟的遗骸被安放在湖南革命陵园中供人缅怀。
这是一个真实的抗日故事:一位年仅18岁的湖南女兵为国为民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很遗憾的是她的遗愿未能实现,这是一位值得所有国人肃然起敬的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