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看懂古人的生死观
播报文章

    生与死总是人类不可避免的话题,《埃博拉前线》中卡巴利亚人告诉我们,死亡不是件痛苦的事。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对生死都很看重,相较于古人对名节和气节来说,生死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子认为一个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能较好的保存自己。而儒家则认为身体的善终是福,而身体的短命和疾病都是不好的。但他们认为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即"德"。


    提起骷髅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恐惧,而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十分特殊。它呈现了一个怪异的场景——骷髅、傀儡戏和妇女、婴儿同时出现,不过,这样的画面并不恐怖,细看之下,我们甚至可以读出古人的生死观,着重品味下《骷髅幻戏图》的内涵。

    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是什么样子的。


    初看此画诡异至极,细想却觉得甚是有趣。

    《骷髅幻戏图》绘有四个人物,四个人物分别是画面左侧抱着小孩正在哺乳的妇人、右侧匍匐在地的男童和紧随其后伸手欲阻拦的女人。以及一个大骷髅骨架和它手中的提线木偶小骷髅。


    李嵩通过对这些人物表情的刻画将所有人物的眼神朝向集中在画面中心的小骷髅上,突出画面主题,也通过人物视点来集中强调画面效果,引人深思。

    画面的左侧一个头戴纱质幞头,身罩长衫却嶙峋而立的大骷髅席地而坐,左腿向内盘坐于地, 右腿弓起支撑右手。右手耍弄着一提线小骷髅,左手置于左腿上,一幅休憩自然之态。左前方,斜横着一副担子,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担子上的箱笼内盛箧奁、草席、雨伞、包裹等物,似乎要说明大骷髅为游方艺人。


    大骷髅右手操纵着一具提线傀儡,傀儡为一小骷髅模样。其双臂前伸,悬腕沉肘,弓腰蹲步,整体姿态作蹲骑状,似在逗引其对面匍匐着的婴孩。

    孩童似学步不久,因被提线小骷髅所吸引,面带欢喜,连跑带爬地向前伸手想去触摸小骷髅,身后又有一个穿对襟旋袄身形娇小的妇人,伸张双臂,一脸喜悦疼爱之情,做出欲探身阻止或抱起婴孩的姿态。


    大骷髅身后有一个外着对襟袖衫、内着抹裙的妇人盘腿而坐,怀中抱一婴儿正在哺乳,面带祥和的微笑望向前方,视线与大骷髅一样皆落在右侧略大的孩童身上。

    左侧的人物与景物形成了一种“暗密静”的空间,右边的人物与景物则形成了一种“明疏动”的空间,这种强烈对比不但没使画面失衡,反而起到了一种协调整体的作用。而画面左侧较整体而言,虽繁密,却也有稀疏的局部对比,并不沉重死板,右方虽疏,却不显凌乱松散,也正应了黄宾虹“密不相犯,疏而不离”才具美感这句话。


    这幅画背后有一个题跋是这么写的,“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寻一个小样子把冤家逗,识破个羞那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单堠。”题跋是大痴道人,黄公望所写。

    黄公望不仅是一个画家,还是全真教的弟子。全真教不但爱炼丹,爱武艺,还爱骷髅。以祖师爷王重阳为首,他们每日画骷髅图,唱骷髅歌,写骷髅诗。骷髅在他们眼里大有意义,了解了骷髅对于他们的含义,也就能看懂这幅画了。


    《骷髅幻戏图》的画意中,隐隐的透着庄子的“未尝生,未尝死”。

    王重阳在刚创教时收了一个人当弟子,这个人叫马钰。马钰沉迷在世俗之间,王重阳怕他在世俗间过于沉迷,就画了骷髅图来教化他。人生来就是一副白骨,喝了那么酒,享受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最后不还是变成一副骷髅。需要看破生死才能更有修为。


    于是在王重阳的带领下,骷髅就成了全真教用来劝化世人,看破红尘的一种工具。当然,骷髅也不是王重阳的原创,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源于道家的最元老的人物,庄子。

    在《庄子至乐》篇中,有一则“庄子叹骷髅”,说的是庄子外出在路上看见了一个骷髅,庄子用马鞭敲了敲骷髅,“你怎么变成这副德行了,是贪求生命,失去真理而变成了这样吗,还是国家破败了,还是被人拿斧头砍了啊,还是做了坏事羞愧而死,还是被冻死饿死了。问了一堆也没有得到回答。于是庄子干脆拿着这骷髅,当枕头睡了。


    半夜骷髅托梦给他,“你今天问我的这些问题,都只是凡人才会有的烦恼。我现在既没人管,也不用操劳,与天地万物作伴,享受着永恒的快乐。”于是庄子就问它,那我让你活过来,你要吗?但是骷髅拒绝了。

    这个故事里,那些生前的烦恼,名利的纷扰,对于骷髅来说都像过眼云烟一样飘散,它已经远离了一切苦恼,达到了绝对自由,就如道家的返璞归真。这就是《骷髅幻戏图》中,体现出的生与死的对比。


    骷髅本象征着死亡,是无生命迹象的,而在画中的大骷髅却是生动的,如活生生的人一般嬉乐,似乎这一形象存在于生死之间,即是生也是死,正应了庄子的“未尝死、未尝生”。

    且按常理,人的“生”是快乐的,“死”是痛苦的,而画面却洋溢着温馨与欢乐,李嵩正是通过这幅作品来表达他内心“死果真是痛苦的,而生果真是欢乐的吗?”的思想。


    那么,这幅《骷髅幻戏图》的作者李嵩为何会有这么“丧”的想法?那就要从他的出身说起了。

    李嵩所生活的嵩所处的年代,天下纷争四起,战火不断。生与死是无奈又平常的事。

    李嵩生于靖康之难后的第40个年头,皇帝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的事他从小听到大,后来他经历了光宗、宁宗、理宗三朝任画院待诏,几乎陪伴南宋从头走到了尾。


    在那样一个时代里,战乱无数,今天还是鲜活的生命,可能明天就变成了皑皑白骨,幼时家贫,身处底层的李嵩看遍了生死,所以,当他用时下最流行的民间活动,将生死融入其中,绘制到《骷髅幻戏图》里,也就不会令人感到意外了。

    李嵩是继张泽瑞之后的有一名高手,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其擅长风俗画。他的绘画作品,题材尤为广泛,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宫廷还是民间、生产还是生活都能在他的画中反映出来。


    他的人物画“用笔细如毛发”、“神气奕奕欲动”;

    山水画以“意匠经营,情留象外”为胜;

    花鸟以“画法精丽谨严而不觉繁缛板滞”为著;

    宫苑楼阁更是突出,“不用界尺而规矩神墨皆各他”。


    结语:

    李嵩用《骷髅幻戏图》的神秘和荒诞揭示了南宋时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状态,也通过这幅画向世人传达了他认为人是有生死轮回的观念,这个观念或许是支撑着那个时期的他以及他们活下去的动力,也从侧面印证了阶级社会劳苦大众的艰辛绝不是空谈。

    ——END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