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地点南京,开国少将张文碧刚拿起电话,话筒那头就传出了一阵巨大的喝骂声,“张文碧,你别不是好歹!老首长以前怎么对你的?你有什么理由不来给老首长送别?”
还未等张文碧回话,那边儿电话就撂了,只剩下张文碧一个人拿着电话久久不语。
试问,敢打电话过来怒骂开国少将的人到底是谁?
电话中提到的“老首长”又是何方神圣?
事情后面结果如何?
开国大将陨北京,骨灰洒落四周星
前文中一通电话怒骂少将张文碧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军事科学院的王必成院长,而他电话里称的“老首长”就是55年授勋的开国大将第一人——粟裕。
1984年的2月,北京正是寒冬未过的时节,北京的301医院,时年77岁的粟裕躺在病床上等待着生命最后的时光。
身边妻子儿女环绕,众多一起征战多年的老战友纷纷赶来病房,而中央领导也给医院下了特别指示,一定要尽力挽救粟裕大将的生命。
彼时彼刻,病房中的人都恨不得让那华佗、扁鹊再次复生,能够发生起死回生的手段啊。
但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粟裕大将于2月5日在301医院的那张病床上溘然长逝。
南征北战数十年,战功赫赫的粟裕将军身上背负着巨大的荣誉和使命,但这背后隐藏着的确是巨大的牺牲,不止是粟裕个人,还有在奔向新中国革命道路上的那些牺牲的志同道合者,他们里面有相熟的战友,有陌生的同志,也有纯朴的百姓。
弥留之际,粟裕将军也一再和病床前的妻子楚青强调,自己死后,不开追悼会,也不要葬进八宝山,他只要求自己的骨灰能够和当年牺牲的战友们埋在一起做个伴。
在粟裕病逝后,楚青同志就向前来协助处理丧事的中央同志们交代了粟裕的临终遗嘱,使得到场的中央同志们个个眼眶通红,上报领导之后大家一致同意尊重粟裕同志的最后遗愿,将其骨灰分成几份,并由楚青同志负责安葬在各处。
而楚青同志即将奔赴的目的地,可以说遍及大江南北,每到一处,楚青便将丈夫粟裕的骨灰分出一些来就地安葬,看着丈夫能够死后陪着当初牺牲的战友们一起,她也倍感欣慰。
到南京的时候,很多粟裕将军在南京的老部下都前来迎接楚青同志和老首长的骨灰,他们都对粟裕这个曾经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老首长有着深深的战友情,更希望和老首长再见最后一面,再送老首长最后一程。
迎接之众中,王必成中将最为积极踊跃,毕竟他身为粟裕将军的老部下,曾经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拿下过不少大胜仗,此番最后送别王必成也希望为老首长再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心。
在王必成中将等人的倾力协助之下,粟裕将军骨灰在南京安置一部分的工作也很快顺利进行,而楚青也要带着丈夫的骨灰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当天王必成等人也早早前来车站送别。
王必成一边准备着送楚青上车,另一边用余光看着周围前来送别的人群,点来点去却发现貌似少了一个人,于是他便向其他人询问,“张文碧人呢?”
他的询问引起了楚青的注意,后者也是向王必成解释道,此前张文碧曾专门给她打电话解释过缘由,因学习任务脱不开身,此番就不能前去车站送行了。
而王必成听了也是大怒,这个关头了有什么学习任务比来给老首长的骨灰送行更重要,火上心头的他二话不说,直接骂骂咧咧地给张文碧拨过去了电话。
一接通,他对着话筒就破口大骂,“张文碧,你胡扯什么学习任务呢?今天是什么时候?你有什么理由不来给老首长送行?老首长当初是怎么对你的你忘了?你可别不识好歹!”
电话那头的张文碧少将也是心头一暗,就好像当面挨了王必成一巴掌似的,脸上火烧火燎的感觉,支支吾吾也不知道说什么去回复,确实是自己理亏,也不能怪王必成说那样的话。
王必成“将功折罪”,张文碧“难言之隐”
1946年的王必成和国民党方面的74师张灵甫补作战丢失了涟水城,惹得陈毅老总当即就要把王必成撤职查办,是粟裕考虑到王必成此败非战之罪,几番求情之下才让王必成在原岗位上“将功折罪”。
而后,王必成也是在粟裕的指挥下,孟良崮战役中全歼74师及其师长张灵甫,一雪前耻。也正因为如此,王必成对粟裕心里深怀敬重。
1958年,粟裕被开了批判大会,很多人当时都对其落井下石,但王必成没有,反而一再站出来给老首长说话,冒着被牵连的风险。
反观张文碧,其与粟裕相识更早,最远可追溯到红军时期,甚至张文碧还曾接受上级的命令转移多地去寻找粟裕的队伍,按理来说应该此二人感情更为深厚才是,但为何张文碧不愿送行呢,是真的学习任务很重要吗?
事情要从张文碧最开始的老领导说起,他最开始跟着的是刘英,后来才跟的粟裕,比起粟裕他和刘英这个老首长的感情更深,不过刘英和粟裕二人在工作上曾经存在着诸多分歧和误会,正因为此张文碧更偏向于刘英。
再加上粟裕逝世时还没有平反,在这个特殊时期张文碧选择和粟裕保持距离,也是属于“自保”。
不过,在王必成的喝骂中,张文碧又回想起粟裕首长当初对他的好,悔过之下,连忙赶到了车站,向楚青同志再三道歉之后,为老首长送了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