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如何理解移精变气
播报文章
语音播报文章,释放双眼

    《黄帝内经》:“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如何理解移精变气?

    《素问.移精变气论》:“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意思是说,上古之人生病之后,仅需“移精变气”就能治病。那么,这个“移精变气”是什么厉害的方法呢?如果能用之于今,那就真的是善莫大焉了。

    我的理解,所谓移精变气,移,就是引导转移,变,就是“使变化”,精,就是精神,气,就是气机。于是,移精变气,说的就是:引导病人的精神关注点转移,从而让他体内的气机运行发生变化,最终达到治病的效果。

    话虽如此,但这么做还适用我们现代人吗?如果对内经断章取义,认为现代人生病,也可以采用在这种方法,那就成了“讳疾忌医”了。

    要知道,在内经里,岐伯就非常清楚地说出了“移精变气”的适用场景,《素问.移精变气论》:“上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这个说法,如果我们能够深刻领会其含义,虽然不适用我们现在“治已病”,但对我们“治未病”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

    上古之人,为什么可以靠移精变气来治病,那是因为“邪不能深入”,为什么邪不能深入?因为那时候的人们,他们的思想恬淡祥和,没有无止境的欲望之累。

    这对指导我们现在的养生是非常有益的。现在之所以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疾病,很多疾病的病因还不明确,这对高度发展的现代科学是一种讽刺:都已经观察到原子层了,还不能弄清楚一个疾病的原因?

    我们是否可以另辟蹊径,那些莫名其妙的疾病,是否就是“内有眷慕、外有伸官”引起的?这些,其实都是精神层面的原因,比如现在所说的焦虑紧张、抑郁狂躁,这一类精神层面的问题,不正是现代科学即使在“原子层”也不能观察到的吗?

    而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就强调:这类疾病,是不需要针石汤药,而只需“移精变气”就可以痊愈。这,不正是远古版的“心理疗法”吗?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这一句,看似非常普通的两句话,古人生活环境非常简陋。冬天天气冷,我们现代人有暖气电热避寒,古人则只能靠“运动”取暖,这不就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养生精髓吗?

    现代科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我们一边在高呼这句口号,一边却出入以车代步,上个楼梯还得电梯,所有这些,却正和古人无意之中暗合的养生之道相悖。虽然,物质丰富起来,我们也无需刻薄自己,但过分的享受,其实对养生是不利的。

    夏天也是一样,现在人哪家哪户没有空调?一到夏天,出了空调房就大呼受不了。远古之人,则只能靠“阴居”避暑。所谓阴居,也就是呆在树荫等太阳晒不到的地方。虽然表面上没有我们的空调那么舒适,但对身体而言,孰好孰歹,见仁见智了。

    所以,《黄帝内经》说到的“移精变气”,看似非常简单的四个字,理解这四个字并不困难。但我们可以从这四个字里包含的养生思想,体味到很多有益当今养生之道的知识,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