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
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世界各文明古国都留下了远古时期发生大洪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
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洪水传说尤为惨烈而翔实。《山海经》、《尚书》、《史记》、《论语》、《国语》、《孟子》、《淮南子》等古籍对古代洪水传说均有表述。
《孟子·滕文公上》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又据《滕文公下》载:“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天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中国上古大洪水
中国古代发生的大洪水,有气候变迁的研究为佐证。竺可祯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温变迁的初步研究》写道,在距今5000年至3000年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大部分时间的平均气温较现在高约2℃。由气温的提升导致雨量的增加,是符合自然降雨规律的。这段时间恰是夏商朝前后龙山文化时期。著名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在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推断:“我国洪水发生的时间相当明确,大约不出公元前第三千年的后期。”这一推断,恰好与鲧、禹治水的龙山文化时期相当。
中国古代大洪水发生在什么地方?
古人所绘禹贡九州图
《尚书》中《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兖、冀、青、徐、扬、荆、豫、梁、雍。
研究认为,古代大洪水只能发生在黄河下游的豫西和鲁西北一带,即古兖州地带。该地区地处黄河最下游,西受豫西山地、东受山东泰沂山地的挟持,地势低洼,河流密集,降水量又较多,是古代大洪水的易发之地。
古兖州地带是大洪水发生之地,可以从《禹贡》中找到答案——茫茫九州概述,唯兖州有两处讲洪水之事。一是“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二是“作十有三载”,与禹治水时间十三年相呼应。
卞玉山认为,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作出的结论是准确的:“洪水发生及大禹所施的地域,主要是兖州,豫州的东部和徐州的一部分可能有些小施工。”
大禹治水青铜器遂公盨
对于这场大洪水的性质,有不同说法。卞玉山认为,究其原因,大洪水应定性为因黄河泛滥而造成低洼地的洪涝。他还原了当时的气候环境——
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较现在高约2℃,即当时的黄河流域的气温相当于现在长江流域的气温。依气温提升导致降雨量增加的自然规律推测,当时黄河流域的降雨量亦相当于现在长江流域的降雨量。现在黄河下游地区的年降雨量约600-700mm,长江下游地区的年降雨量约1000mm左右,那么,当时黄河下游地区的降雨量比现在高40%左右。
这个降雨量增加的梯度非常惊人,所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势上涨,甚至邻近的丘陵区河道发生“水逆行”。同时这里又受西、东大山的挟持,地势低洼,黄河上中下游的大量降水都聚积在此地难以排泄入海,更加重了此地大面积的洪涝。
大禹治理黄河入海口时的“碣石山,即今山东无棣县碣石镇的马谷山。今济南市东南之龙洞山古称“禹登山”。济水、汶河、沂河、淮河、潍河、淄河等,在地方志中均有大禹治水的地名遗迹体现。
大禹治水青铜器遂公盨
2002年春,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在海外市场收购了一件由今宁阳县出土的西周时期“遂公盨”青铜器,首次发现大禹治水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遂公盨”是记载大禹在此治水的罕见古遗物,具有极重要的考古价值。遂公即遂国国君,舜之后裔,商汤时封在今宁阳建国。遂公将大禹在此地治水的功绩,铸在青铜器上,成为永传后世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