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未解之谜:多尔衮抢来的传国玉玺,为何被乾隆鉴为赝品
播报文章
语音播报文章,释放双眼

    多尔衮
    乾隆
    两年多年来,一块小小的传国玉玺牵挂着历朝历代帝王的心。那么,多尔衮从蒙古手中抢来的传国玉玺到底是真是假?在中国历史上几经几没的传国玉玺究竟流落到了何方?乾隆皇帝亲自鉴定的那块玉玺是真品还是赝品……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一、传国玉玺的来历和出没
    我们都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赵国的士大夫蔺相如凭借着聪明才智,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秦王眼皮子底下带回了赵国,而传国玉玺就是由这块闻名天下的和氏璧制成。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从赵国手中抢来了和氏璧。之后,就命令咸阳玉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不久孙寿就将和氏璧雕琢成一块方圆四村、上纽交五龙的玉玺。随后,秦国丞相李斯又在上面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就这样和氏璧就变成了象征着“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传国玉玺。在此之后,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将玉玺视为镇国之宝,有了它就意味着受命于天,失去它则意味着气数已尽。凡是手中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都会被讥笑为“白板皇帝”。由此可见,传国玉玺在帝王心中的地位。
    二、多尔衮抢来的传国玉玺是真是假
    由于传国玉玺的特殊价值,它便成为了历朝历代皇帝竞相抢夺的对象。尤其是在王朝更迭之时,关于传国玉玺的传闻在史书上多有记载。

    然而,自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之后,传国玉玺就此下落不明。
    到了五代十国时,后周太祖郭威称帝之后,派人四处打听传国玉玺的下落,但却毫无音讯。一直到了北宋宋哲宗时期,一名叫段义的农夫在田间耕作时挖出了一块玉石,在经过十几名大学士地认真考究之后,断定这块玉石就是秦始皇所制作的传国玉玺。不过,也有人怀疑这块玉石根本就不是传国玉玺,它只是宋哲宗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寿之命”而故意散播而出的谣言。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是一位爱好风雅的皇帝,他为了淡化传国玉玺的地位,特意加印了十块相同的玉玺,以用来混淆人们的视线。公元1294年,金兵攻破宋朝都城汴梁,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抓走当了俘虏,传国玉玺也被金兵抢走,此后传国玉玺便毫无音讯。
    一百多年后,传国玉玺突然出现这元朝的都城北京,并被公开叫卖,随后被元朝权相伯颜花重金购买。传国玉玺自此便落入了元朝的王室手中。

    元朝末年,元顺帝携带着玉玺逃亡大漠深处,朱元璋派大将徐达率军队深入漠北去索取传国玉玺,然而最终却无功而返。从此之后,传国玉玺再次不知所踪。
    直到后金天聪八年九月,多尔衮在远征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残余部落时大获全胜,并从林丹汗部手中得到了失踪两百多年的传国玉玺。随后,多尔衮将其献给了皇太极。
    然而,这块传国玉玺的真假却值得推敲。根据史料记载,可以确定是:传国玉玺最后一次的出现是在唐末帝时期,也就是抱着传国玉玺自焚而死的李从珂。而在其后出现的玉玺,都已经难辨真假了。
    所以,多尔衮从蒙古手中夺来的这块玉玺是否是真品,目前,我们缺乏有力的证据。
    三、乾隆皇帝亲自鉴定玉玺
    清朝初年,清朝统治者在紫禁城中收藏了39块玉玺,其中一块便是多尔衮献夺来的传国玉玺。乾隆皇帝对考据学有一番的研究,他在对这块传国玉玺研究了许久之后,断定是赝品。乾隆皇帝都已经开口说是赝品了,其它的专家学者自然也不好再争论。
    不过,乾隆皇帝并不是真正的专家学者,他的考究到底能有多少可信度呢?因此,这块玉玺的真假仍然难以确定。
    溥仪
    不管真假如何,这块玉玺一直被清朝统治者收藏在紫禁城中。直到1924年11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皇宫,这块玉玺也随之不见踪影。后来,冯玉祥还特意派人向溥仪索要,但溥仪却两手一摊,表示他根本没有。
    从此,这块几经几落的传国宝玺再次杳无音讯,不过关于它的下落,至今仍在调查和研究之中。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