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是什么意思?
播报文章
语音播报文章,释放双眼

小凤说
来自黑龙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天下统一后,秦王嬴政改称为“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故而也称为“始皇帝”。

    除此之外,秦国在统一之后,也陆续颁布了多条律法,以稳固国家的统治,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改币制”等;

    那么,这些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本文一起来看一下!

    一、书同文

    我们知道,在秦统一六国前,各诸侯国都使用自己的文字,这严重阻碍了政令的推行和各地之间文化的交流。

    因此在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便下令对各国原来使用的文字进行整理,规定以“秦小篆”为统一书体。

    为了推行这一书体,秦始皇还命令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小篆书体编写了《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以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其意义无疑是非常深远的!这不仅是对此前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和演变所做的一次总结,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大变革,对后世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车同轨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马车的大小不一,车道也有宽有窄,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便下令将车辆的轮距一律改为六尺,即我们所说的“车同轨”,这样的车辆在全国范围内就方便通行了。

    除此之外,在交通上,也做了相应的改变!

    原来各诸侯割据势力在各地修筑的关塞堡垒,严重影响了诸侯国之间的往来。

    秦统一后,秦始皇在下令拆除了阻碍交通的关塞、堡垒的同时,还修筑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直向北延伸、全长约九百千米的直道,以此来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

    这些驰道、直道纵横交错,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

    三、度同制(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各自的度量衡制度。秦统一后,不同的制度严重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原有的度、量、衡为标准,并在商鞅曾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统一诏书,制成统一后的标准器发布全国,而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则一律被禁止使用。

    四、改币制

    在币制上面,秦始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统一货币:

    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将通行货币统一为两种,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

    同时,改黄金的单位为“镒”,一镒为20两;改铜钱的单位为“半两”,并明确铸明“半两”二字。

    铜钱的造型为圆型方孔,俗称“秦半两”。这种钱币的形式,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很多封建王朝的铜钱形式,跟秦半两极为相似。

    不过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黄金主要供皇帝赏赐群臣使用,铜钱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原来六国所通行的各种货币,均不得再充当货币使用。

    五、统一思想

    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等人反对实行郡县制,要求依据古制来分封子弟。但此举却遭到了丞相李斯的强烈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精明智慧的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并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焚烧。这便是所谓的“焚书”。

    除此之外,对应的便是“坑儒”。不过这并不是坑杀所有的“儒生”,而是以卢生、侯生等为首的方士。

    因为卢生、侯生等人替秦始皇求仙失败之后,便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和当下的时政,还携带求仙用的巨额经费出逃。

    秦始皇因此迁怒于其他方士,于是便下令全城搜捕方士,并将抓获的460人全部活埋。这便是我们熟悉的“坑儒”。

    “焚书坑儒”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强化统治、统一思想的作用,但这也成为了加速秦王朝最终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秦朝统一后所实行的一些制度的简单概述了,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