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代王朝,不论是王朝盛世,还是王朝末期,总会爆发规模不一的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如此频繁,与封建社会的权力架构、生产状况、经济形势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原因之一:封建王朝权力自上而下,处于底层的农民被天然剥削
古代封建王朝的权力架构,完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形态,即金字塔形状,农民无疑身处权力最底层,处于天然被剥削的状态。
封建王朝中,从权力顶峰的皇帝,再到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继而再到士绅豪强,而整日辛勤劳作的农民,则处于社会最底层。这种权力自上而下的架构,上层赋予下层权力,而下层也通常只为上层负责,这就使得身处底层的农民,不仅没有任何权力,且无人为其负责。
与此同时,古代由于上升渠道有限,阶层通常较为固化,身处底层的百姓想要改变境遇,通常极为困难。于是乎,农民就成为了天然的弱势群体,百姓日子好不好过,完全取决于地方官员的道德水准,而这也导致从古到今的“官本位”思想。
如果是太平盛世,朝廷政治清明,官员道德水准普遍较高,那么百姓的日子或许还比较好过,可一旦遇到不管百姓死活的贪官污吏,那么百姓无法生存之下,在无法突破阶层限制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造反。
原因之二:古代天灾人祸频繁,底层百姓对灾祸抗性有限
古代由于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再加上战争频率相对较高,以至于天灾人祸持续不断,而底层百姓对于灾祸的抗性极为有限,无法生存下去的他们,想要活命只能选择造反。
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民,其生存的唯一寄托便是土地,但由于古代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土地产出本就极为有限,农民的生存条件极为艰难,对于灾祸抵抗力极为有限。一旦爆发天灾人祸,农民只能依靠官府或乡绅的救济来求生存。
也正因为古代科技水平落后,整体防灾能力有限,导致天灾人祸极为频繁。一旦天灾人祸爆发,农民们失去生存根本,而官府和乡绅的救助又不够及时,那么农民很容易变成流民,而流民无疑是古代社会动荡的最大祸源。
其实从史料的记载不难看出,农民起义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水灾、蝗灾、旱灾、瘟疫、战争等天灾人祸的爆发,不同之处在于王朝末期时朝廷腐败严重,对于灾害处理能力有限,以至于农民起义规模相对较大。
原因之三: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土地兼并现象无法根治
古代封建王朝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土地不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同样是朝廷收入的主要来源,即使工商业极度发达的宋朝,农业收入仍然占据了极大的分量。
正因封建王朝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因此土地可以说是最为珍贵的资源,因此古代买田置地乃是囤积财富的象征,这也导致古代的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而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无疑会导致大量农民破产,失去生存根本。
由于农业收入乃是朝廷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利益阶层对土地进行兼并后,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避税,导致朝廷收入减少。除了宋朝依靠工商税维持朝廷运转之外,其他王朝为了确保收入,只能通过不断加税来实现,而这无疑又加大了农民的负担,从而使得更多的农民失去生存根本。
正是由于农业社会特殊的经济结构,导致土地兼并无法根治的情况下,大量农民失去生存的土地,失去了生存根本的农民,只能变成流民、乱民,从而最终为了生存走上造反之路。
原因之四:古代阶层相对固化,只能通过暴力手段打破阶级
古代封建王朝,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的同时,“治乱循环”也是个典型特点,而这便涉及到了资源重新分配的问题。
古代由于生产方式相对较为落后,因而资源总量极为有限,随着治世人口的爆发式增长,资源总量的增长速度无法与人口增长速度相匹配。而权力阶层在资源争夺中无疑占有绝对优势,因此资源分配不公也就成为了必然,这也是历代王朝无法避免土地兼并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这无疑将会加速社会的动荡。
同时,由于中国古代选拔机制的关系,上升通道极为有限,因而使得阶层相对固化。底层百姓想要获取资源,为了获取有限的生存空间,在无法通过和平手段夺取资源的情况下,便只能选择打破原有的阶层,从而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
因此,只有在经历王朝更替之后,百姓才能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目标,但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分配必将再度出现不公,而这也是古代王朝无法避免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
如上所述,古代封建王朝农民起义之所以频繁爆发,主要便是由于古代封建王朝的权力架构、经济结构、生产状况所决定的,而这也是古代封建王朝“治乱循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