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时代,中国人对“唐”的感情是很深厚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唐朝时中国对全世界的影响力。在宋代的时候,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还是“唐”,宋、元、明时期,外国将中国或者与中国有关的事物都称之为“唐”。
所以,中国人也常常以自己为“唐人”而感到骄傲,在海外“唐人”聚居的地方也被称作“唐人街”或“大唐街”。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
李唐帝国是几代君王与臣僚的励精图治,打造出来的一个举世闻名的大国,这其中的努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这个帝国的衰落却仿佛是一夜之间的故事,那就是“安史之乱”。
战火连绵,人民颠沛流离,诸侯割据、饿殍遍野、田园荒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如此伤感的诗文比比皆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而在中国传统书法中,也有一幅作品,便是这大唐衰落的见证者,同时它也是书法文化的革新者,在王羲之的身边,又竖立起一座新的丰碑,这就是颜真卿和他的《祭侄文稿》。
中国传世书法作品中,有这样十件作品是非常有名的,它们被后世的人称作“天下十大行书”,这十件作品分别是: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东晋王珣的《伯远帖》,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唐代柳公权的《蒙诏帖》、唐代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北宋李建中的《土母帖》,北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和米芾的《蜀素帖》。
而其中《祭侄文稿》的创作背景便是这安史之乱,它本身所具备的艺术价值,以及颜真卿体现出的高尚品格,因此被历朝历代的中国人珍重,成为“天下第二行书”。甚至有人认为,《兰亭序》因为是复制品,而《祭侄文稿》是真迹,所以《祭侄文稿》应该是“第一行书”。
那么,这样一件可与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相媲美的作品,它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我们下面从三个方向跟大家聊聊:颜真卿的家世、颜真卿安史之乱时的功绩、颜真卿创作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
颜真卿的家世
颜真卿能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家族对他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颜真卿代表的颜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家族,往上溯源,他们的远祖就是孔子的高足颜渊。所以这个家族,世代以文化翰墨传家。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颜之推便是颜氏家族的又一位名人,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至今仍然是新华书店的热销书作。这本书与郦道元的《水经注》、杨炫的《洛阳伽蓝记》齐名,并称“北朝三大杰作”。
而且颜之推精于文字训诂学,受他的影响,之后颜家的人都擅长篆籀之书。而颜真卿的母亲乃是陈郡长平殷氏家族,殷氏家族在南北朝时期也是以翰墨、儒学闻名的文化家族。
所以,我们说颜真卿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因素是家族的影响。而书法方面,颜真卿书法被认为有篆籀之气,也是因为家族擅长篆籀之书,颜真卿也是从小受到家族的影响,用笔将篆籀笔法融于其中。
再加上颜真卿本身对书法的热爱,他为了学习书法真正的笔法,两次辞官去向张旭请教笔法。这才有了后世那个让人敬仰的“颜体”。
《祭侄文稿》创作背景
颜真卿是生于709年,734年中进士,后经吏部面试通过,进入朝廷任职。颜真卿因为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臣,因此得罪了杨国忠,所以受到排挤,被贬到平原任太守,因此,颜真卿也时常被人称作“颜平原”。
正是在平原任上的时候,颜真卿觉察了安禄山将反叛的蛛丝马迹。他将这些情报上报朝廷,但是上面对他的情报不置可否。颜真卿只能自己暗中着手准备,积聚粮草、加固城池。
因此,当安禄山起兵之后,满朝文武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颜真卿已经扛起了抵抗叛军的大旗,也使得他在朝廷大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独当一面,成为大唐的中流砥柱。
叛乱之时,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和他的儿子颜季明正在河北常山,他们跟颜真卿一样,积极抵抗叛军。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叛军进攻常山,颜季明被俘。叛军用颜季明威胁颜杲卿放弃抵抗,未果。之后,史思明攻破常山,颜杲卿也被俘,父子俩宁死不降,最终被安禄山杀害。
此时,颜真卿还在平原指挥作战,不知道兄长和侄子的消息。过了很长时间,颜真卿才得知二人罹难的消息,于是他派自己的另外一个侄子颜泉明寻访颜杲卿和颜季明的遗骸,最终颜泉明只找到了颜杲卿的一只脚和颜季明的头骨。
颜真卿就是在见到亲人遗骸的时候,悲不自胜。于是写了这篇千古名作《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
颜真卿以楷书闻名书坛,他的行书作品不是很多,再加上唐代离今天时间又较长,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碑刻,而且很多碑刻又是后人翻刻的,而《祭侄文稿》被认为是颜真卿唯一的墨迹作品,因此,其文物价值不用多说。
《祭侄文稿》和《兰亭序》一样,都是“稿”,不是正式书写的作品。因此作品上留下了大量的涂改和潦草的笔迹。
《祭侄文稿》是行草书,作品气韵生动,笔势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笔断意连。中国书法讲究书家情感的投入,书家创作作品的时候,唯有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去,作品才会显得生动自然。
《祭侄文稿》作为行草书作品,行笔气息贯通,用笔流畅。通观全篇不难发现,颜真卿的情感随着书写的进程,跌宕起伏,一会高亢,一会低沉。颜真卿书写的时候,也无意于细节上的工、拙,而是笔随心动,一气呵成。
因此,这幅作品是那一段悲惨的家国历史的真实写照,更是血泪与墨迹交融的真情产物。历代对此作品评价甚高,题跋不断,著录繁多,是一幅流传有绪的经典作品。
同时这幅书法作品也是颜真卿行书的代表作,它有异于二王一派的书风,开创中国书法的又一个新的气象,可谓是书法艺术的革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