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出土的剪纸,竟然在这里,你可能想不到
播报文章
语音播报文章,释放双眼

    纸的质地轻薄,易于剪刻,加之东汉蔡伦改进技术,使得价格低廉,于是在民间流行剪刻纸张。然而,纸极易腐烂,无法保存久远,因此在考古学中很难发现最早起源的剪纸作品。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距今已有1500余年。

    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说明中原文化和丝绸之路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阿斯塔那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交叉口,在南北朝时期成为重要的经济重镇,这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各种经济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繁荣的文化气息。墓葬中出现的五幅剪纸是作为陪葬用的,表现的内容主要以植物、动物图案为主,分别刻画了“对马”

    “对猴”“忍冬”“菊花”等艺术形象,装饰风格采用团花式,色彩偏黄,间带蓝色。五幅作品分别以“成双成对”的表现形式展现,说明人们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掌握了纸的可折叠性,创造出对称与均衡的艺术手法。

    这足以证明,当时的剪纸艺术已经臻于完善。正是由于这五幅作品的技艺精湛,使得其最早起源的理论遭到质疑。

    自西汉以来,汉人就活动定居在天山南北了.清朝统一新疆时,汉族人主要集中聚居在乌鲁木齐及以东的东疆地区。清朝统一新疆后,由汉族人为主组成的绿营军成为屯垦戍边的主力,遍布天山南北:随军征战的商人和迁居新疆的农民已经成为新疆农业开发的生力军。哈密、巴里坤、吐鲁番、木垒、奇台、昌吉、玛纳斯、呼图壁、伊犁成为汉族人的主要聚居地。随着屯垦范围的不断扩大,迁居南疆焉耆等地的汉族人逐渐增多。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很多湖湘子弟扎根新疆。到清末,汉族已分布在全疆各地。特别是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

    在民国时期,由于内地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河西走廊的居民大量迁往新疆。随着历史不断的进程,新疆和平解放,解放军脱下军装,在塔里木河流域、在昆仑山脉、在额尔齐斯河、在荒凉的戈壁建立了生产建设兵团。当年上海、山东、天津、湖南等地的知识青年大量进入新疆支边建设。

    再欣赏一下现代的新疆剪纸。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