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由于自身性格的缺陷,和大臣之间的关系离心离德。从很多当时的史料中都可以看到,当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起义时,尤其是到了可以威胁明朝统治时,大部分明军要么投降,要么逃跑。为崇祯皇帝自杀殉国的似乎没有其他朝代那么多。不过,仍旧有那么一些臣子,在城池被农民军攻破后,选择自杀殉国,忠于了自己的理想,忠义之名得到保全,山西巡抚蔡懋德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兵打到太原城。山西巡抚蔡懋德虽然自知不是对手,但是仍旧派部将牛勇、朱孔训、王永魁领兵出战,最后全部战死。坚持数天后,蔡懋德认为确实守不住太原城,一天夜里便准备起草遗书。这时大风突起,夜色更凝重,太原城东南的守卫张维已经从城头悄悄准备投降李自成。张维带领手下人将太原城囤积的粮草、火药、火器等全部点着,趁乱打开城门,迎接农民军。

蔡懋德见此情况,心知城破不可阻挡,便朝着崇祯皇帝所在的北京城拜了拜,之后将遗书写好交给朋友贾士章,要他从小路逃跑,将自己的遗言禀告朝廷。接着,蔡懋德就准备举刀自杀,但是被部下拦住了。同僚和知己时盛请蔡懋德一起杀出重围,跟农民军展开巷战。蔡懋德急忙上马,手持长矛大刀,带领军队冲杀。等到蔡懋德和时盛一起冲出城池时,蔡懋德发现自己手下的很多士兵都没有冲出来。蔡懋德突然下马说:“我守土有责,如今城破,罪该至死,但是你们是可以免死的,你们先逃吧。”蔡懋德手下人再次拥蔡懋德上马,准备强行带他逃走。蔡懋德便说:“我想为国进忠,你们难道要陷我于不义吗?”时盛发现蔡懋德一心求死,便又带着蔡懋德冲杀回去。时盛跟蔡懋德一起奔走到三立祠,准备一起就死。蔡懋德上吊自杀,没断气,时盛就用盔甲在他肩上重砸才死,最后时盛也取下弓弦自缢而亡。

时盛作为蔡懋德的下属,被蔡懋德赏识提拔。当他看到蔡懋德的遗书时,立马就回家把自己的妻子儿子全杀了,准备跟着蔡懋德一起自杀,最终如愿所偿。太原城破,跟蔡懋德一起身死殉国的官员有十六人,李自成怨恨蔡懋德不投降,便用刀砍下蔡懋德的头颅拿走,将其他十六人的尸体悬挂在大街上。明朝政府得知蔡懋德自杀殉国后,仍旧觉得蔡懋德没守住黄河等失策行为不可饶恕,所以谥他为忠襄,赐予祭葬,但没有追赠。其他一同身死的人,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赏赐和抚恤。

明朝崇祯皇帝对于蔡懋德这类人的抚慰,其实并不公正得当。蔡懋德身为山西巡抚,其实完全有逃跑的机会,然而还是选择了自杀。一方面因为明朝政府苛责的官吏制度,另一方面是蔡懋德对明王朝的忠心。崇祯反而怪罪他其他方面的失误,实在是太有损与臣子之间的感情,由此也就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历史走向了。
参考文献:《明季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