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西厢记》赏析
播报文章

情格


    元杂剧《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描写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

    张君瑞巧遇崔莺莺, 巧红娘金针引红线.

    老夫人不识鸳鸯谱, 得状元归迎双喜门


    相爱容易,相守难!关于那爱情的结合,当今为何那么多嫌贫爱富的,就是祖宗们留下来的所谓“门当户对”的思想作怪,那些不好的观念是根深蒂固残留下来,并成为“古往今来”的借口。

    该剧男主人公张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先父是礼部尚书,自幼勤奋苦读,学成满腹经纶,以求金榜题名。然则时运不济,屡次应举,均名落孙山。于是乎书剑飘零,云游四方。与崔莺莺在普救寺一望钟情,“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写出张生相思情,见不到人就心儿直痒痒,经常心生“万种思量”。沉浸在爱情中的张生就算是“酬得今生志”也夜不能寐,长吁短叹,时常手托着腮慢慢回想莺莺“娇羞”的面庞。索古今, 痴男怨女, 离恨千端, 闲愁万种. 竟也相似.。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至张生住处与之私会。十里长亭送别,张生上京赶考,终得状元归迎双喜门!在本剧中张生把功名利禄置于爱情之下,没有考虑自己四处“飘零”的处境。包括在后来的张生进京赶考途中,张生做了很多和莺莺有关的梦境,而不是金榜题名的场景。张生在考取功名之后,没有因为自己功成名就而抛弃了莺莺,而是立即就给崔莺莺写信,并且赶了回来。在和莺莺相恋的路上,充满了波折,张生一直坚守对莺莺的感情,并且不断努力。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有情人终成眷属!


    崔莺莺出身名门贵族,本为官家女, 是相国小姐。她美丽而又富有才情,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即使是封建家庭的教养也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对张生一见倾心,表露自己对张生的爱意和心声,沉迷情感中而不能自拔,饱受着相思之苦的煎熬。父亲生前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封建礼教束缚下,强烈追求内心幸福的爱情。要说此段恋情里最为主动的可万万不是张生,一见钟情的劲头不比张生差多少1她心思缜密, 多有变数, 前有怒颜, 后有甜语。如本以为隔夜前去只为好心劝说, 订山盟海誓. 却不料是带着红娘巫山会云雨, 一宿方休. 得知张生高中榜首, 遂又修书寄物, 令其勿忘初心, 信守承诺, 实乃运筹于帷幄之中, 制胜于千里之外。


    红娘是戏曲中大放光彩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是反封建礼教最为坚决、最无顾忌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以至于红娘这名字流传至今已成媒婆的代名词. 她穿针引线递情书, 夜来私会去看门, 东窗事发去顶包. 多见张生时守得礼教,


    老夫人是剧中封建家长的代表,是崔、张、红娘的对立面。她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她表面上爱女儿,实质上爱的是“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国家谱”。因此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连“黄莺儿作对”“粉蝶儿成双”的自然景色,都不让莺莺看见。怕引起“春心荡”。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兵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为了“相国家规”,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在这里老夫人的虚伪、狡猾暴露无遗。老夫人逼张生赴考和最后赖婚的情节,进一步完善了她的形象:虚伪、狡诈、顽固、狠毒、脆弱。


    《西厢记》对男女之情描写的并不露骨,轻描淡写,一笔带过,那么既然它不是淫书,为什么会被康熙等皇帝颁布禁书令禁止阅读呢,有个重要的因素,因为作者在这本书描写太多反封建思想的是事情,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王朝君王,都是要求他们的子民遵循三纲五常的礼法,其实这些都帝王们管理国家子民的一种手段,不能让子民们有叛逆的思想,必须服从旧礼。而作者却写了一对佳人违背父母的意愿,违背了纲常礼法,违背君王的治国之道。按自己的想法和个人的爱好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统治者把西厢记给禁了,不是因为淫秽,而是怕老百姓看了西厢记后思想太超前,怕子民们的思想多了,就更难管控了,甚至还担心影响他们的统治地位。


    《西厢记》还对元杂剧进行了一些体制上的革新和创造,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由四折发展到五折;在演唱方面,也突破了一人独唱的体制,打破了旦本、末本的界限。旦本,女主角独唱到底;末本,男主角一唱到底。《西厢记》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文辞华美而富有个性,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人的诗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是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的口语。不同的人物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特点,人物语言个性化,从语言中就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特点


    自《西厢记》问世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推崇,影响深远。它对戏曲、小说、诗文、绘画、舞台演出以及工艺美术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文学作品中,作为戏曲的《西厢记》对后来戏曲创作及演出的深刻影响自不必说,即使在小说这种同为叙事文体,但表现形式和手段却大为不同的文体中,也可以处处看到《西厢记》的影子。作为古典小说代表作的《金瓶梅》与《红楼梦》就深受其影响。现当代学者仍然把《西厢记》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我国著名戏曲学家赵景深就把《西厢记》与《红楼梦》相媲美,认为“《西厢记》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壁”;郭沫若也曾盛赞《西厢记》为“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