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瓷”究竟有什么名头?全球仅三人获得,堪称中国国礼之最
播报文章
语音播报文章,释放双眼

来自安徽

    你听说过中国的“国礼瓷”吗?它可不是普通的瓷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三个人拿到过这一殊荣。

    2022年九月,一位名叫埃文·凯尔的美国典当行主,冒着所谓的“死亡威胁”,将一本日二战时期的相册赠送给中国大使馆,为南京大屠杀提供了历史证据。作为答谢,中国方面送给了他一只双耳鸡油国礼瓷。一时间,中国瓷器的热潮再一次席卷国外。

    那么,作为我国英文名的“CHINA”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如今的国礼瓷又为何价值连城、千金难换?

    你了解中国的陶瓷吗?

    就像前文所言,中国的英文名“CHINA”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瓷器。能以一种器物来代表我们国家的名字,可想而知这种器物在国际认知当中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地位。只不过,早在西方人认识中国几千年之前,瓷器与这个东方大国的渊源就由来已久。

    有关中国人与瓷器之间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十六世纪,也就是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的中国正值商朝,与瓷器文化一同繁荣的还有历史上同样著名的青铜器。而与此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还处于原始阶段,不必说器具使用的先进,就连基本的社会形态都模糊不清。

    当然,初始阶段的瓷器并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么光鲜亮丽,瓷器也是从相当粗糙的阶段慢慢向成熟的工艺手法发展。可是,很多人认为那时的瓷器或者制作简单的瓷器就是陶器,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虽然制作原料和方式相似,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陶器和瓷器确实是两种不一样的器物。从发展阶段来看,先有的陶器后有的瓷器,你可以理解为后者是前者的衍生品,比前者更为精致耐用。随着社会发展和手工工艺的进步,陶器的制作逐渐赶不上人们对生活的追求。

    于是,被糊上了一层“釉”的瓷器就应时诞生了,这也就是陶器与瓷器之间最大最本质的区别。很多人说瓷器有花纹而陶器没有,这种说法也不对。但是不难发现的是,瓷器普遍都比陶器看起来更光滑、有色泽。而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釉,因此,釉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手工业进步的一大标志。

    那么这神奇的釉又是什么呢?它是一种通过多种矿物原料提炼、烧制而成的,一种附着在瓷器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由于釉的存在,可以瓷器比之前的陶器更有韧性、观赏性,保存时间也可以大大加长。

    除了釉之外,陶器和瓷器还有在材质和制作方法上的很多细节不同,这里就不做展开说明了。

    不过,无论是陶器还是初代瓷器,在那个相对落后的奴隶制社会环境里,它们的主要功能还是实际的生活使用。甚至你可以理解为,初代瓷器就是陶器向精美瓷器的过渡产物。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东汉时期,瓷器的制作才算是登上了一层新的历史台阶。在之前的西汉,汉武帝大臣张骞开辟的那条著名的东西通商之路,也因此没有被叫做“瓷器之路”。

    走上巅峰与成为国礼

    而当瓷器被摆上皇家宫廷的台面、进而作为国礼出巡世界闻名天下时,它们的名号丝毫没有输给丝绸,并且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代名词。

    话说到此时,历史的车轮又跨过了一千多年,来到了水墨丹青的北宋。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一个很复杂的特殊年代,虽然对外战争频频失利,最后就连半壁江山也没有保住。但是,有宋一代所创造的经济和文化成就,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高峰。相信大家肯定都看过那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画中描绘的当时作为华夏都城的东京汴梁,其实要远比名气更大的汉唐长安要繁华许多。

    这样整体偏安、与民休息的社会背景,自然而然会促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想象。从北宋开始,瓷器的烧制不仅继续走向体制化和专业化,更重要的是融入了艺术性的设计,让原本只是作为工具使用的瓷器,变得越来越浪漫。

    其中,名满天下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脱颖而出,成为了流芳至今的北宋五大名窑。我们尤其要说一下官窑,也就是专门为皇家御用和朝廷官吏们烧制的瓷器。直到南宋时期,宋代官窑的整体特点也没有改变,主要特点就是端庄大气、一丝不苟,代表了那个时代官方的独特审美与艺术认可。

    另外,由于宋代的经济繁荣,烧制成型的瓷器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不过,宋代的瓷窑烧制固然精美好看,也带着瓷器工艺更进一步,可是却局限于一点难以突破:图案

    我们现在看到所有的时代瓷器花纹都是外部用金属或者其他器物点缀而成,在瓷器本身的釉上并没有刻意画出某种符号或者图案。就算有花纹,也只是烧制时留下的杂乱痕迹。因此,虽然看起来雍容华贵,宋代瓷器看起来却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

    而这一状况得以改变,是因为两个传奇名字的出现:景德镇青花瓷

    作为我国千年来的“瓷都”,景德镇其实早在唐宋时期就烧成过青花瓷的前身版本,但都没有流传下来。直到元代,这种在瓷器表面釉上再附上一层透明釉然后二次烧制的工艺逐渐成熟,中国瓷器开始有了自己的颜色。

    相传,当时景德镇的工匠们只有在遇上阴雨天时,特殊的空气湿度条件才能烧出青花瓷最好看的青蓝色。

    这精妙绝伦的天青色,从此也成为了中国瓷器最华丽的代表。

    明永乐三年六月,一艘艘巨轮从江苏太仓刘家港扬帆起航,我国历史上与张骞出使西域齐名的外交事件——郑和下西洋拉开序幕。这一次,已经工艺成熟的中国瓷器终于没有掉队,作为国礼跟随郑和的远洋船队一起出游海外。也是从那时起,外国人对中国和瓷器的认知开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当时,至少在郑和前几次远洋途中,船舱中最耀眼的明星依然是青花瓷。因为它是所有瓷器中最鲜艳夺目的存在,其他瓷器很少有青花瓷那样好看的颜色和花纹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郑和船队在第七次下西洋经过今天中东国家伊拉克时,从那里带回了一种珍贵的矿物材料——苏麻离青,并从这种材料里提炼出了钴蓝色。这一发现,极大促进了后来明清时期青花瓷和彩色瓷器的工艺进步与发展

    首先来说青花瓷,郑和船队的最后一次远洋不是在它开始的永乐时期,而是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皇帝。宣德皇帝很有意思,一生热爱艺术,尤其是他的绘画,拥有中国古代皇帝中少有的天赋。而他对瓷器的美感追求同样痴情,青花瓷就是在宣德年间达到了工艺设计角度上的登峰造极

    除了最高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之外,从远方而来的钴蓝色的苏麻离青也带着宣德年间及其之后的青花瓷颜色上了一层新台阶。与此同时,青花瓷得到了新的发展,很多衍生瓷器应运而生。比如其中最为著名的青花五彩,让原本略显单调的天青色拥有了更具活力的展现。

    终于,大家看到了印象中最五彩斑斓的瓷器外形。图中的这尊青花五彩大瓶烧制于清康熙年间,又是两个王朝的更迭,中国瓷器经历了千年的演变,愈渐完美和成熟。如果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说,明清瓷器确实要高于宋代五大名窑和此前所有的设计。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其中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盛世也成为了黑暗近代史来临之前的灿烂晚霞。

    而在乾隆皇帝在位时,他要求景德镇的工匠们按照历朝历代的瓷器烧制要求,做出了一尊通今博古、集历史之大成的史诗级瓷瓶,它的名字在当时被叫做“各种釉彩大瓶”,今人尊称呼为“瓷母”。

    这尊“瓷母”目前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虽然它源自一位皇帝有些自大夸张的个人愿望,却在客观上称得上是一件得之不易的艺术珍品。

    如今的国礼瓷

    之所以说“瓷母”能够保存至今得之不易,是因为在近代史上,无数珍惜国宝或被炮火毁坏、或流落异域,令人无比惋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瓷器依然骄傲地被列为国礼。只不过,它今生的意义并不只是像郑和下西洋那样,为了彰显国力,更是提醒国人牢记曾经的历史,不要忘记哪些被掳掠和毁坏的瓷器。

    从建国五周年开始,景德镇陆续为各种重大国事活动和外交活动生产了无数特制的国礼瓷器,烧制样式都是青花瓷及其衍生作品,中国与“CHINA”还是密不可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疑惑:不是只有三个外国人人获得过我们的国礼瓷吗?这一场外交活动就得有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吧?

    实际上,我们说的这三位获得国礼瓷的人,都是以私人身份,而不是某种外国政要。除了前文这位为我们提供南京大屠杀珍贵史料的美国典当行老板埃文·凯尔之外,前两位更是赫赫有名。他们分别是在战火中拯救无数八路军战士的加拿大人白求恩,以及在南京大屠杀中坚决履行国际职责、援助了二十五万南京同胞的德国人约翰贝拉,他们都在抗日战争中帮助了中国人民,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当然,他们获得的青花瓷并不是真的来自唐宋明清,而是当时特意为他们烧制的特别款,有的是仿古,有的则是表今。无论如何,三位外国朋友拿到的国礼瓷还是配得上中国景德镇最高规格的烧制,这是一般的普通人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更重要的是,在获得这尊瓷器的同时,他们也同样获得了中国政府给予的官方保证。只要不违法、不违反国际规定,这位唯一在世的国礼瓷获得者埃文·凯尔,可以向中国政府提出任何我们能力范围之内的要求,中国政府会竭力付诸实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瓷器在不失端庄大气的本质同时,还加入了很多现代科技的因素,让我们的国宝也感受到了全球化带来的改变。

    即便是作为瓷器之乡的我国,从出现带釉瓷器到展现出它最美丽的样子,勤劳善良的中国劳动人民走了三千多年的路程。中国人和瓷器的故事告诉全世界,任何厚重的文化都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民族几百代人与他们热爱的国土共同谱写。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川川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