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消息,搜狐焦点获悉,两位数高位增长!2022年,全区营业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1%、24.5%、30.9%,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占全市64.7%。
岁末年初晒家底。不沿边不靠海的石家庄高新区,这份“优秀生”成绩单“惊艳四座”。高质量发展,石家庄高新区到底做对了什么?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石家庄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文斌开门见山地说,闯关高质量发展,观大势谋全局闯新路,全面塑造又“高”又“新”新优势,是必由之路。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对标其他高新区,我们在资源要素上并不占优势。”杨文斌说,过去30年发展中,石家庄高新区仅以78.65平方公里的面积,跻身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第一方阵,殊为不易。审时度势,必须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一招,才能在新发展阶段一马当先。
仅仅3天,涉及22个单位、153个岗位、163名干部,石家庄高新区完成建区以来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一次干部聘岗调整。增速提效,通过深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改革,激发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内生动力,快速构建了高能级创新服务体系。
2022年下半年,历经多次筹划和酝酿,石家庄高新区与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正式合并,高新区面积扩大至136.97平方公里。同时,在管理机制设计上,人员、财政、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协同倍增、扩区增容。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新区规模总量和增量提升乏力的问题。”杨文斌介绍,为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和高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由石家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石家庄高新区工委书记,将科技局由正科级提升为副县级单位,进一步深化了科技引领的带动示范作用。
惟改革者进。2022年,石家庄高新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26家,分别占全市35%、62%,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1家、上市企业1家,已在交易所排队审核的拟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市50%以上。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8月8日登陆深交所,成为2022年石家庄市首家、河北省第二家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
另外,经认定的省级以上孵化面积达到41.97万平方米,占全市67.64%。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及相关奖励资金23.7亿元,全区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达到11.7亿元、占全市28%。
向“新”而行,不断突破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部署下,8年多来,石家庄高新区一心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凝心聚力打好科技创新这一关键仗。
推动设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石家庄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石家庄服务平台,着力发挥北京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建立跨区域科技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京津冀产业协作创新示范园、国械堂高端器械产业园、中关村海外科技园石家庄分园等专业化孵化载体,着力承接京津科技成果外溢,增强服务配套能力。
积极谋划建设大学科技园,引进中科合创、中关村天合成果转化中心等京津地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带动培育百汇广联、数字中融等21家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技术经纪(理)人,汇聚石家庄市5家技术合同登记站。2022年1-9月,全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67.53亿元,其中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总额18.92亿元。
大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专利技术对接会、科技成果对接会等科技成果等活动,鼓励校企共建创新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其中,石家庄高新区龙头企业华北制药现已合作共建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目前正在与中科院天津工生所联合共建“河北省生物合成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
在此过程中,受限于本地企业效益水平,区位环境及体制机制等因素,石家庄高新区从外部大量引进高端人才存在难度,严重制约创新能力提升。
破局。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紧抓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有利契机,以开放的态度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特别是京津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石家庄高新区将人才虹吸的区位劣势,扭转成成果转化引智引才的独特优势。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化被动为主动。”杨文斌说,石家庄高新区活用策略、智慧和方法,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自觉扛起“高”“新”使命,千方百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着高新力量。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能否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占据发展主动,取决于是否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石家庄高新区下起了“先手棋”。
“院士专家是一座人才资源的‘金山’。” 杨文斌指出,打通人才—科技—创新的血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登高望远,建立院士朋友圈,石家庄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放出了“大招”。
2022年8月,聘请邵峰、董晨院士等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一流科学家组成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科学委员会,为石家庄高新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指明方向。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提议,吴以岭院士组织,十余位生物医药院士共同发起成立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落地石家庄高新区。在这里,宁光、张伯礼、张运、高润霖、杨宝峰等院士,合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科技金融模式,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石家庄高新区同样“操碎了心”。
以石家庄高新区科发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参与设立基金11只,包含产业、创投、天使等各类型基金,总规模超100亿元,支持企业50余家。积极争取总规模200亿元的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发展基金落地,组建石家庄高新区产业投资基金协会,与深交所合作搭建“科融通V-Next平台”路演平台,面向全国3000家机构,帮助科创企业搭建 “7+24”永不落幕的项目对接平台,逐步形成了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渠道。
设立4000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年撬动银行科技企业授信超4亿元,引导设立科技支行7家,推出“科技政策贷”“优才贷”“园区商票贷”等特色科技型企业金融产品,创新“政银保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推进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建设等工作,构建了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杨文斌表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石家庄高新区力求行之有效、久久为功。
新闻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图片来源:石家庄高新区
责任编辑:刘毅颖(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