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远:建立了最短命的正统王朝,也缔造了惊艳四座的历史传奇
播报文章
语音播报文章,释放双眼

史未眠
来自河南

    在中华民族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政权和朝代。从夏朝开始算的话,一直到今天,正统的朝代一共出现过近七十个,如果算上割据政权各种藩王势力,那就数也数不清了。

    在这些政权朝代中,有的朝代延续了很长时间,比如东西两周一共八百多年,也有非常短命的王朝,比如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刘知远建立的后汉王朝,国祚只有四年。

    虽然后汉延续的时间很短,但是这个不起眼的政权缺缔造了艳惊四座的历史传奇,因此也被被划归与正统王朝的序列中。

    那么建立后汉的刘知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刘知远与他建立的后汉王朝。

    一,出身于后晋,志在于天下

    刘知远出生于公元895年,太原府的一个普通农家。当时正值唐朝末年,正是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时代,家里人为了刘知远能够出人头地,就让刘知远去参军以便可以养活自己。

    当时正好是李克用,李存勖(xu,四声)父子割据山西,于是便投在了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帐下做了一名马前卒。

    史书记载刘知远生性沉稳,不好言语,因此就算刘知远在军中表现突出仍旧得不到上级的赏识和提拔。刘知远本以为会就这样度过一生,但是在军中他遇到了自己的贵人:石敬瑭。

    在后来的战斗中,刘知远曾两次冒死救护石敬瑭脱离困境,最后一次刘知远自己身负重伤,差点丢掉了性命。

    后来石敬瑭为了报答刘知远,将刘知远从一个小卒破格提拔成了牙门将,并让刘知远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从此刘知远便开始平步青云。

    公元936年,刘知远因战功赫赫被升为马步军都统,开始独立的掌握兵权,成为了石敬瑭的心腹大将。

    同年石敬瑭公开反叛了后唐,在刘知远等人的谋划下,成功消灭了后唐,最终石敬瑭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晋”,史称石敬瑭为“后晋高祖”。国祚十四年的后唐随即灰飞烟灭。

    但是俗话说“破船还有三千钉”,虽说后唐统治时间只有十四年,但是在五代十国那个混乱的年代,绝对是属于“超级大国”的存在,那么在后唐效力的石敬瑭当时只不过是个区区节度使,是怎么把强大的后唐打败的呢?

    石敬瑭自个儿当然没那个本事也没那个实力,主要是靠强大的外援——契丹国的帮助。

    后唐末年,李从珂篡夺了后唐政权,成了后唐皇帝。此时石敬瑭镇守后唐的北方,有一定的兵权,于是李从珂企图剥夺石敬瑭的兵权。但是石敬瑭识破了李从珂的企图,反而公开说李从珂是篡位夺权。李从珂大怒,调集兵马征讨石敬瑭。

    石敬瑭的部队抵挡不住唐军,于是向北方的契丹国求援,并表示愿意割地称臣。最终石敬瑭与契丹国一起灭亡了后唐,石敬瑭遂在太原建立了后晋。

    称帝之后的石敬瑭也遵守约定,不仅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国,还不惜自降身份,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尊称比他小了十一岁的契丹国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并且年年进贡岁岁纳礼,以表称臣之心。

    石敬瑭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刘知远强烈的不满与愤慨,刘知远曾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愤怒的对石敬瑭说:“对契丹国称臣那是万般无奈的选择,但是也不必认他们当爹啊!而且就算称臣,每年进贡就可以了,怎么可以把北方要地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他们呢?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后患无穷啊!”

    但是石敬瑭并没有把刘知远的话当回事,依旧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国。没有了燕云十六州这样的天然屏障,从此门户大开,基本上无险可守,北方的契丹国随时可以起兵南下中原。

    要知道燕云十六州地势险要,多是崇山峻岭,而且关卡极多,是个易守难攻的绝佳防御阵地,因此只要中原王朝占据了这里,不光对于北方是个极大的威胁,对于南方来说更是极为强大的防御。

    但是这样的天然屏障就这样被石敬瑭送给了北方的契丹国,刘知远对此只有无尽的愤慨与无奈,他作为臣子,并没有改变主子主意的本事,因此刘知远经常叹息不已,同时认为石敬瑭建立的后晋王朝,命不久矣,不值得他一直效命下去,他觉得自己应当另寻出路。

    石敬瑭给契丹国当了七年的儿皇帝,于公元942年病死,他的养子石重贵继位,史称“后晋出帝”。

    石重贵并不像他父亲石敬瑭那样信任刘知远,认为刘知远这样的两朝元老有野心,对于朝廷不利,于是听信谗言,剥夺了刘知远在朝廷的权力,把刘知远打发到了河东任职去了。

    这次调任,看似是刘知远离开了权力中心,实际上是为他后来的建国称帝留下了契机。

    二,卧薪尝胆,积蓄实力

    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远的不说,就说后晋之前的后唐,后唐太祖李克用就说在河东起家的,且石敬瑭反叛后唐建立后晋之前,也是割据河东地区的,可以说这个地方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刘知远被调任河东,自然也就成了一方封疆大吏。

    虽说离开了朝廷的权力中心,但是刘知远也看重了河东这个地方,认为这里是个成就帝王之业的绝佳选择。

    此时北方的契丹国以后晋皇帝石重贵不愿称臣为由,率军南下,意图吞并后晋。刘知远觉得这是他向天下展现他实力的好机会,于是主动率部队北上迎击契丹军。

    这里要提一下石重贵,他比他的父亲石敬瑭有骨气多了,继位之后就公开表示停止向契丹国称臣,并且开始组织部队,意图北伐夺回燕云十六州。

    只可惜石重贵理想很远大,但是他的能力匹配不上他的理想。加上后晋部队常年松懈,缺乏训练,在正面战场上很快被契丹的铁骑打的溃不成军。

    但刘知远觉得这是他向天下展现他实力的好机会,于是主动率部队北上迎击契丹军。

    最终刘知远在忻口之战大破契丹军,这让他在中原地区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加之刘知远早就对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这个行为感到不满,于是他开始对后晋朝廷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半推半就,甚至开始不服从调遣了。

    契丹国在与刘知远的屡次交锋中皆被刘知远击败了,认为刘知远是个不好惹的主,于是在后面南下的过程中,契丹军主动绕开刘知远的部队,直接进攻后晋的领地。

    公元947年,契丹军攻破了后晋的都城开封,皇帝石重贵被俘虏,后晋宣告灭亡。同年二月,契丹国皇帝耶律德光按照汉族的礼仪制度,筑坛登基,并改国号为“大辽”。

    后晋的灭亡让刘知远等后晋将领愤恨不已,刘知远手下的将军纷纷请战,要求与大辽决一死战。刘知远割据河东这些年早就听闻了契丹人在燕云十六州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因此他对契丹人深恶痛绝,但是他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他现在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契丹人对抗,现在起兵对抗大辽无疑是以卵击石。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面对强大的契丹人,刘知远深知自己的实力无法抗衡大辽,因此他选择了隐忍,暗中积蓄力量。

    于是刘知远主动派遣部将王峻为使者,去到耶律德光面前请降,表示愿意归顺大辽。

    刘知远的这个举动让耶律德光大为高兴,对刘知远大为褒赏,并且封刘知远为“儿臣”,赐予刘知远一根木杖。

    按照契丹族的礼仪,这根木杖很不简单,只有亲信,位高权重的大臣才能得到的,就相当于中原朝廷的“假节”一样,足以说明了耶律德光对刘知远的信任。

    但是耶律德光封的“儿臣”称号实在是太侮辱刘知远了,连刘知远的手下与河东的百姓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要求刘知远起兵。但是刘知远还是觉得时机未到,隐忍了下来,因为他从部将王峻那里,得到了重要的信息。

    正是王峻提供的这些信息,让刘知远有了底气,坚定了刘知远对抗大辽的决心。

    三,建国称帝,平定中原

    刘知远的部将王峻明面上是担任刘知远的使者去契丹那请降,实际上他还担负着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探查契丹国内内部的情况。王峻不辱使命,回来之后他向刘知远报告说,虽然契丹人的大辽现在很强大,但是内部非常不团结,各个亲王实力犬牙交错,政治氛围十分混乱,因此一时间根本无力南下攻取中原。

    根据王峻带回来的这个重要信息,刘知远便加快发展节奏,继续实力,扩编部队,囤积粮草,为将来击败大辽,成就帝王之业做准备。

    不光是北方,此时的中原和南方也是一片混乱的局势。此时的中华大地上,有着多个政权,比如南汉,荆南,马楚,后蜀,南唐,大理,吴越,于阗等。这几个政权时而互相联合,时而互相攻伐,一时间混乱不堪。

    这些政权中,最有实力与大辽正面对抗的就是后蜀了,但是后蜀皇帝孟昶并不热衷于战争,他注重于民生,因此只要不是大辽主动侵犯,后蜀就不会去主动进攻大辽。因此可以这么,中原地区基本上没有实际上的主人。

    随着大辽内部的混乱局势愈演愈烈和河东地区实力日益增强,刘知远觉得时机成熟,与公元947年,也就是后晋灭国的那年,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

    但是为了正面政权的正统性,刘知远一开始并没有更改国号,沿用了当年后晋皇帝石敬瑭的年号,即称公元947年为“天福十二年”。

    不光如此,刘知远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停止向大辽进贡,主动去慰问与收编各势力的抗辽武装,主动处死一些惹是生非的辽国人等等。

    这些举措不光让刘知远得到了民心,也为他带来了大量的物资,兵源与政治力量。

    饱受辽国人欺压的百姓们纷纷来到刘知远这里参军,并且后晋的旧臣贵族们纷纷不远千里来投奔归附刘知远,一时间刘知远的声势如日中天。

    刘知远见时机已到,遂立即率兵北上,进攻大辽。本来大辽国内部因为内斗而混乱不堪,怎么可能是士气高昂的中原军对手?

    很快在中原地区的辽军接连惨败,在刘知远的领导下,中原人民的英勇抗击下,大辽国最终选择了撤出中原地区。

    同年六月刘知远率军收复了后晋的旧都开封,并在开封正式更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后汉在刘知远的领导下日益强大,刘知远本人也是个虚心纳谏的皇帝。刘知远听从了自己的李皇后的建议,废除了后晋靠掠夺百姓财物来犒赏军队的惯例,并且主动拿出击败大辽缴获来的财物与皇宫中所有的财物,赏赐给有功之臣与将士。

    果然此举大获人心。同时在赋税上刘知远进一步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后汉的赋税只有后晋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样让后汉政权深得百姓爱戴,让后汉政权在中原的统治更加稳固。

    军事上刘知远采纳了部下郭威“由汾水南下取河南、进而图天下”的建议,派部队南下,果然一路所向披靡,迅速的拿下了洛阳,汴梁等重要城池,中原地区至此基本上平定。

    只可惜天妒英才,刘知远仅仅在位两年就去世了。这位一代枭雄的死因众说纷纭,史学家的主流看法是刘知远因为长子刘承训的去世而心生忧虑,开始郁郁寡欢,因此而患病,最终不治病逝。

    但是刘知远在死前,心中还是想着国家前途的。在他去世前,为后汉拔除了一个隐患,那就是后汉的重臣杜重威。

    杜重威原是后晋大臣,归顺后汉后就是开始结党营私,意图不轨,且为人反复无常,刘知远在位时曾反叛过,后来被刘知远击败,刘知远念在他的后晋旧臣就没有杀他。听说刘知远病重之后杜重威就更加的肆无忌惮起来。

    最终刘知远在临死前铲除了杜重威,铲除了这个隐患,过了不久刘知远也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

    结语:虽说刘知远在位仅仅两年时间,但是他在这两年时间做了很多的事情。对内他安稳民心,积极改革,让破败不堪的中原地区重新富强了起来。

    对外他驱逐了契丹人,让汉民族不再是契丹人的奴隶,成了当时汉民族的民族脊梁。只可惜刘知远英年早逝,否则后汉在他的领导下或者真的有一统天下,改变历史的那一刻。

    不管怎么说,刘知远是五代十国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最闪亮的一颗心,他建立的后汉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历史传奇。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