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可以记住的历史-南平百越、北筑长城的王朝“秦”
播报文章

        战国时代随着秦国兼并六国的完成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诞生了。它推行的车同轨、书同文、修建驰道、统一度量衡、改革诸侯国原有制度,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为日后的国家完整统一做出了贡献。

        秦王嬴政还采取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第一个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废除谥号。“始皇帝”这个名词取代了秦王,成为了他的尊号,可是秦始皇并不满足于周朝诸侯国的疆域,他开始进行下一步计划。

    南平百越--开疆扩土收复岭南

        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发动南征的战争,派将军屠睢率50多万大军出击百越。但由于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加之百越各部的顽强抵抗,相持3年未能取胜。后来秦开凿灵渠,解决了军粮运输问题,秦军大破百越军,杀死他们的首领,迫使他们逃入山林中与秦军作战。当屠睢率军深入时,百越人埋伏在林中,见秦军后乱箭齐发。屠睢的面颊与身子中了两支毒箭,当场身亡。秦军也遭遇了百越军突袭,损失惨重,只能退守,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随后秦军改变策略,每当秦军占领一地便移民留驻。这不仅使秦军有了较稳定的后方根据地,同时也使秦军在人力的消耗中有所补充,同时商人在岭南的经营,也为军队粮饷的补给创造了条件。因此秦军未费多大力气就击溃了百越部落的反抗力量,占领了西瓯地区,随后占领了骆越地区。在公元前214年,秦军彻底征服百越部落,将这一地区正式将纳入了秦朝的版图。

    北筑长城--驱逐匈奴稳定北方

        公元前215年,始皇巡视北方边境,因燕地方士卢生进献图书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回到咸阳后,便派遣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人匈奴。蒙恬率三十万大军经陇西北上,迅速攻占了河套北部地区。同时在北地、陇西的秦军也向河套南部地区发攻。在河套南部的匈奴多为分散的部落,丝毫不能抵抗大秦的铁骑,秦国很快就收复了河套南部。在第二年蒙恬又率主力渡河,杀入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寻找到匈奴主力,与其展开激战。蒙恬的部队连战连捷,给予了匈奴巨大的打击,迫使匈奴北撤七百余里。

        蒙恬从此开始数年戍边的生活,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建设郡县,北迁移民,防止匈奴南下侵扰。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要很多军队来防守。于是始皇帝下令让蒙恬全面修复原秦、赵、燕修筑的长城,并将其相连,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这条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秦朝开疆扩土、改革内政走向顶峰的同时,也因为过度的使用劳力让人民苦不堪言,正在这时秦朝突然遭受巨变,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变”,此后秦二世走上了历史舞台,秦朝从此走向灭亡的道路。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退出全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