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去买菜。这个做了一辈子饭的老太太,总会有意识地教我分辨猪肉的新鲜程度、茄子的老或嫩、青菜是否打了农药……
现在我长大了,独自穿行在超市生鲜区,总觉得脚步轻盈欢喜四溢。看到了精致漂亮的杯盘碗盏,就不由自主想要全部带回家。不开心时做一顿好的吃下去,就不再惧怕风风雨雨。
原来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与修行。因为,食物中蕴含着大千世界,烹饪里也藏着万种乾坤。
大学时去到一位教授家里做客,他的妻子穿着家常的麻质长裙,笑盈盈地切了水果摆盘端上。有橙子、猕猴桃和草莓,说不上多么复杂,但用心一放,整个果盘就生机盎然的美了起来。我悄悄往厨房瞥了一眼,只见那位师母盘起了长发,正安静地切着牛肉,他们的厨房里干净整洁,灶台上还摆了一瓶淡淡紫色的干花。
那天的晚饭很丰盛,红烧牛肉装在青花大碗里、凉拌皮蛋摆成了花朵盛放的模样、翠绿的青菜衬着白瓷盘,一桌子的活色生香。师母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每一道菜的做法,笑着告诉我们:“我很喜欢做饭,看着它们在我的手里变得秀色可餐,心里的满足和快乐简直无以言表。”教授用欣赏和宠爱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妻子,连声说着,夫人辛苦了。
厨房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那方寸之间调和着人间五味,热闹而温馨的香气扑进鼻里,有人倾注了许许多多爱。我们在案板上细细切碎酸甜苦辣,在油锅里慢慢煎炒悲欢离合。一生一世的细水长流,其实就在这些小小的幸福和欢喜里。
最会作文章写诗词的吃货,当属宋代才子苏东坡。但稀奇的并不是那些锦绣华章里的珍馐美食,而是才子的一双妙手,文能提笔武能做菜,发明了以“东坡”命名的系列美食,吃得不亦乐乎,活得,也始终酣畅淋漓。
苏轼的一生,遭遇三次贬谪,黄州、惠州、儋州,都是当时的不毛之地,处江湖之远,连同肉身被放逐的,大概还有那一腔抱负和激情。可他的诗词作品里,甚少出现四顾茫然的忧郁悲观,反而是那种旷达乐观和随遇而安,在书卷上鲜活至今,成为许多天涯沦落人的安慰。这应该与他的爱吃、会吃且善于制作美食不无关系。苏子的美食之旅,该是一场伟大的人生修行啊,煎炒炸煮即千锤百炼,酸甜苦辣就是百味人生,所以写出了人生有味是清欢,也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